劉彥德
摘 要:物理知識抽象性強,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對此,教師可將生活元素引入物理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融入式的原則組織教學活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有:課堂導入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生活化、作業布置生活化,以此構建高效物理課堂,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抽象;學習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5-0120-04
物理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指導學生找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連接點,進而引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思考,并嘗試運用課堂掌握的物理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還可以鍛煉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元素對物理教學的輔助作用,以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構建高效物理課堂,逐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一、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物理生活化教學是把相關物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物理知識,掌握物理知識,并運用課堂習得的物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部分物理教學內容晦澀難懂,對此,學生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輔以生活化元素,在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聯系,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在構建生活化的物理課堂時,教師要積極尋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點,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另外,基于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生活常識等的好奇心,教師可構建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激勵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1.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要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物理課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就由“灌輸式”教學模式下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自覺”的學習模式,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就會逐漸提升,并能積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為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奠定基礎。
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物理課程的邏輯性強,比較枯燥。而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溝通橋梁,可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降低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并進一步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可實現物理綜合素養的逐步提升。因此,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設計教學內容,規劃教學發展方向,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3.融入式原則
融入是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原則。其具體表現形式是將物理理論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實現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完美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二、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在開展物理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經驗設計具體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引導學生將課堂習得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據此,教師應把握如下教學理念。(1)站在學生的立場,根據其實際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輔之以創新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2)真實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傳授物理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此體現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3)構建趣味課堂。部分物理知識抽象且乏味,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融入相應的趣味性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三、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現象的高度概括,因此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作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剖析其本質屬性,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初中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可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1.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物理課程相對抽象,對于初次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而言,物理課程涉及的物理原理及物理變化等相關知識,其很難透徹理解,有效吸收。部分學生因不理解對物理學習產生畏難心理,甚至抱有抵觸情緒,而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原理以常見現象形象地表述出來,進而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推動物理教學的深入開展。
2.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以口頭講授為主,然后讓學生背誦相關知識點,并通過大量的習題進行鞏固。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課本知識,應對考試。但是從長遠看,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物理知識及相關原理,更無法應用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是因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表象,而沒有深挖表象下的本質,難以體會物理學習的樂趣。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把生活現象引入物理課堂,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使其透徹理解并掌握相關物理知識,并能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從而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
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現狀分析
在目前的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法,以“填鴨式”“灌輸式”為主要教學模式,機械地傳授知識,不注重營造趣味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時間、空間,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探索動力不足,為了學習而學習。而這種情況無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無益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師缺乏生活化教學理念
物理課程讓學生感到學習困難,主要是因為部分物理知識過于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不高。而基于新課改的推進,許多新穎的教學策略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其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開展教學,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但部分物理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缺乏科學認知,不愿意嘗試,擔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原有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勇于嘗試,應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
2.物理生活化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基于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已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價值和意義,并在教學中積極應用,例如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和物理教學有關的水結冰導致瓶子脹破的圖片,山里的回聲的音頻,或視頻等。這些常見的生活現象蘊含著一定的物理知識,而教師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可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但如果教師的生活化教學內容僅限于此,學生就會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失去熱情、興趣。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結合物理知識的難易程度不斷調整、變化生活化教學內容,而不能僅限于一兩種方法,這樣才可以逐步提高教學效果。
3.物理生活化作業形式單一
作業是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檢驗學生聽課質量的途徑之一。出于“應試教育”的目的,練習題和試卷是教師布置最多的家庭作業,而具有實踐性、研究性的家庭作業則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業功能的發揮。基于素質教育理念,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家庭作業觀念,注重實踐性與研究性強的作業,這對于發展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五、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1.課堂導入生活化
(1)以熟悉的生活場景導入新課。相關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效果和多種因素有關,可能是知識內容本身,也可能是周圍的學習環境。因此,在講授新課時,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將實際生活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物理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壓強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相應的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以引發學生的思考。第一個實驗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手指分別壓住一支筆的筆頭和筆尖部分,然后分析、比較手指不同的感受。第二個實驗是選擇兩個鋒利程度不同的釘子,分別將其釘入同一塊木板中,釘入的時候比較用力的不同。在實驗結束后,可邀請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這種引入生活化實驗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激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主動思考并探究產生不同感受的原因。為什么手指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什么鋒利程度不同的釘子釘入相同的木板時人們所用的力度不同?這些實驗內容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要探究其蘊含的物理原理并不容易,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可見,將常見的生活現象引入學科教學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明顯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以生活疑惑導入新課。學生出現疑惑才會主動思考,創造力即來源于思考。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疑惑為基礎,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設計實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探究這些生活現象蘊含的物理知識,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為什么筷子在盛有水的杯中會彎曲?為什么有經驗的漁夫在捕魚的時候都不在魚的正上方叉魚?清澈的湖水為什么看起來比實際的淺?這些熟悉而不知其原因的生活現象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教學內容生活化
(1)實驗活動生活化。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有效途徑。物理實驗生活化能體現物理實驗的活力以及物理知識的應用性原則。因此,在設計物理實驗內容的時候,教師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出發,將物理實驗與實際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以此提升物理實驗的指向性和應用價值。例如,在教學大氣壓強的存在相關內容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一個氣壓計,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并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做一些生活化的趣味物理實驗,如將塑料水瓶灌滿熱水,蓋住瓶蓋后將其放入冷水中。很快,瓶子扁了。這些有趣且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驗,不僅可讓學生發現物理學習的樂趣,還可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掌握相關物理知識。
(2)物理活動生活化。為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在課堂上舉辦一些與生活聯系較密切的物理活動,然后讓學生將實驗結果與課本相關知識對比,從而透徹理解相應的物理知識。例如,在教學大氣壓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給杯子裝滿水,用硬紙片密封住杯口,然后再把杯子倒置。學生們驚奇地發現,杯子里的水和蓋住杯口的紙片都沒有掉下來。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請學生發表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并解釋其中的原因,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大氣壓涉及的物理知識就在身邊。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物理實驗在學生的頭腦中立體化存在,從而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生活化
一直以來,板書是教學內容的主要呈現方式。而基于信息化的發展,教師要革新傳統的課堂知識呈現方式,可借助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等代替黑板的部分功能,實現教學內容與生活化元素的緊密結合。例如,在講解有關光速的知識時,教師可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視頻、音頻等功能,將雷雨天氣的雷電發生狀況完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看到、聽到自然中的物理現象。這樣,學生就會愿意思考“為什么先看見閃電,然后再聽到雷聲”,并延伸思考在空氣中光速比聲音速度快這一物理知識。
4.作業布置生活化
(1)在習題中體現實際生活內容。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有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才有價值、有意義。知識來源于生活,對于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可在作業中體現生活化的元素,讓學生應用課堂習得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例如,教師可布置如下生活化作業:大型商業寫字樓都有電源自動管理系統,以此控制電路,在負荷過大或系統發生短路時自行切斷電源。小A家新安裝的便是這套電路系統。小A家的墻壁上有一個三孔插座,為插電視機的插頭,他又單獨購入一個插板,并將其插入三孔插座中,然后把電視機的插頭插入新購入的插板上,突然間,家里的電源被自動切斷了。小A將電路總開關關閉,將除電視機以外的用電設備插入新購入的插板上,電源又被自動切斷了,即使插入只有15 W的白熾燈也還是會斷電。可是當小A把新購入的插板插入別的插孔時,用電設備正常工作。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斷電情況的發生?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借助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作業,可讓學生聯系課堂習得的電路相關知識解決問題,不僅能起到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的作用,還可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2)在日常活動中鞏固物理知識。熟悉的生活內容、熟悉的生活環境會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尋找物理現象,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例如,如何測量廣場上電線桿的高度,怎樣測量蜂蜜或醋的密度等。這樣的活動能夠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在學以致用中實現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升。
六、結語
基于物理知識抽象性強、難度大的特點,教師可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元素,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降低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目前,物理生活化教學存在教師缺乏科學的生活化教學理念、生活化教學內容不豐富、生活化作業形式單一等問題。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課堂導入、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作業布置等方面積極應用生活化策略,以此拉近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體現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理解物理知識、掌握物理知識、運用物理知識,實現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旭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5).
[2]徐卉,夏巍.基于教學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復習課教學實踐[J].湖南中學物理,2020(12).
[3]金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理科愛好者,2020(06).
[4]蔡田怡.基于“5E”探究模式的生活化教學——以初中物理“杠桿”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20(12).
[5]李守應.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20(22).
[6]袁梅.淺析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2020(11).
[7]王定慧.生活素材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32).
[8]章桂壽.農村學校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0(18).
[9]趙德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探究[J].數理化學習,2020(08).
[10]劉永強.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0(21).
[11]雷騰蛟.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山西教育,2020(07).
[12]李建,賴思樺,陶洪.“磁現象”創新教學設計[J].中學物理,2020(14).
[13]田澤新.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思考[J].天津教育,2020(17).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Life-oriented Physics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Liu Yande
(Wuwei No. 11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Physics knowledge is abstract and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In this regard, teachers can introduce life elements into physics classroom, carry out life-oriented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s learn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mastery of physics knowledge.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ighlighting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classroom,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life-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e: classroom introduction? life-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life-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presentation? life-oriented, homework assignment life-oriented, so as to build an efficient physics classroom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physic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life-oriented; abstract; learning interes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