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職語文;學前教育;德育滲透;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1-017-03
【本文著錄格式】張培培.淺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德育滲透與實踐[J].課外語文,2022,21(01):17-19.
現代新理念的幼兒園需要更多高素質幼兒教師,然而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文輕德現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會更重視對學生文學素養方面的教學,而忽略了未來幼兒教師個人素質方面的教育。在教學計劃中,沒有把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德育作為重點教學任務來完成,在“人”的教育中有所缺失。中職語文教師有義務培養高素質幼師人才,將“德育”融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課堂,踐行現代職業教育理念。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德育的運用情況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幼兒教育,且“00”后學生處于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時期,但在課堂教學中,未做到有針對性、分層次的教育,這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的德育工作中仍使用原來的方法,僅僅浮于表面。在授課時多是在課堂結尾以說教的形式呈現,或者在課堂不呈現,從思想上并沒有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長的影響。結合語文文本與時代特色,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的認知出發,在學生自身的人格中引入德育思想,不僅能有效提高中職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更有利于培養具備幼兒教育所需要的職業素養高、有敬業精神的新時代中職生。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德育滲透的可行性
學生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教師準確掌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語文德育教學活動的展開。中職語文教師不能滿足于傳授語文課文上的知識,還要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重大作用,更要立足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情。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要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眼于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大會精神。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學生德育教學的責任,細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在課堂內外,如微風細雨般,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樹立并厲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思想,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生代中職學生。
為滿足這一要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師應立足于教書育人的基本點,在制訂教學計劃時,為每個課時制訂具體的德育滲透目標,并設計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步驟,不斷地思考如何將德育與學前教育專業相結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也能幫助學生成為更有道德、更能適應幼兒教育發展和建設的接班人。有方式、有方法、有規劃地對學生進行滴水石穿式德育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培養政治合格、技能優秀的勞動者。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字、詞、聲、意等特點的講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文明認同感和愛國熱情。
三、學前教育專業踐行中德育語文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接受新事物、積極參與活動、學習成才愿望強、意志力不強、行動力不足等特點,采用德育語文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樹立學生主體地位。針對學生專業職業素養發展不足、學習偏好的特點,應采用優質教學資源, 提升教學吸引力。結合德育在中職語文的靈活性與熏陶性,逐步補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短板。
(一)經典古詩文德育滲透,促進學生發展成長
傳承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結合德育滲透,實現價值塑造。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古詩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學習興趣還有待提高。因此,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學生學習特征為設計依據,通過課前任務單,了解學生實際水平,從而開展針對性教學。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整合課程教學資源,通過智慧交流平臺和課堂課外學習,進行生生、師生以及名師團隊評價,讓德育語文根植在學生心中。結合學情特點,特別是“00”后學生學習偏好、融媒體、移動終端使用特點、學習方式和認知習慣,接入學生認知系統,讓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汲取先人和今人的智慧和力量。
(二)滲透德育語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很多中職生成績不好,社會普遍給他們貼上成績差的標簽。對學習基礎薄弱的他們來說,面對社會的偏見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雙重壓力,他們更加內向,不愿向教師吐露心聲,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和退學念頭。因此,教育者應兼顧內向、外向學生,通過德育語文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幫助他們在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將愛的德育思想系統地滲透到中職語文中,尊重每一個個體,因材施教,實施有針對性的德育語文教學策略,充分挖掘內向學生的潛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成就感。
(三)靈活運用德育語文,實現素養目標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課中進行專業知識滲透與德育滲透,實現語文、專業與德育的三贏。踐行“課程思政”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專業知識滲透與德育滲透,通過專業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帶領學生在新時代的奮斗征程中不忘初心,敦行致遠。
四、學前教育專業踐行中德育語文對學科發展的推動
(一)在第一課堂中通過有效滲透德育語文推動學科發展
1.增強活動設計
中職語文教材整合了從古至今中華文化的精粹,其中的名家名篇,不僅語言文字優美,反映其時的文化特色,其作者也多為當時的人杰,他們的文學素養和道德水平值得現在的學生景仰。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結合詩詞文章內容,一步步地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深入其中,再讓學生了解這些作者在面對人生磨難、順境、逆境時,他們堅定思想,迎難而上的艱苦奮斗精神,讓學生能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這些偉大事跡,讓課堂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在語文教學組織方面,教師可以相機設計德育活動,豐富德育因素。例如,在講授《與妻書》時,讓學生情境演繹林覺民與妻子離別時的場景,感悟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通過觀看《“疫”線逆行不負芳華——徐雪錦》的新聞,學生充分感受超越歷史、跨過江河,與今天的人們相會的離別之情。組織學生暢談在面對疫情考驗時,千千萬萬的新時代青年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充分感受他們賦予離別的新的時代精神。在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時,運用多種思維方式豐富學生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過德育在語文課堂上的滲透,落實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融匯文本力量
在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思想意義、科學精神、時代特征和系統條理。中職語文教材是一代代編者大浪淘沙般從無數詩詞文章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集合了從古至今各個時代最優秀的一批人書寫的最優秀的文章。中職語文教師應挖掘文本最大力量,將文章的精神內涵教授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例如,學習史鐵生的《合歡樹》時,可讓學生找出母親二十年前的照片和現在的母親對比,從自身親情感悟出發,由己及人感悟史鐵生對母親深切懷念和愧疚之情,引導學生及時感恩的同時,對未來的幼兒教育更有愛心和責任心,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發揮榜樣作用
通過學習榜樣的英雄事跡和精神內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道德情感。語文教材中的英雄事跡,其作者在苦難中前行的堅毅勇敢,均值得學生作為人生的榜樣。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深入挖掘這些具有正向引導作用的人和事,與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相結合,用理論聯系實際,用夢想照耀現實,讓學生能投入真情實感,理解他們做出抉擇時的果決和努力踐行時的不懈,真正地在感情上、思想上、行動上有理解、學習、模仿他們的沖動,須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詞作內在的審美力量、創作主體的獨特性和超越意識,契合傳統及時代需求等是該詞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奧秘所在。該詞抒寫的是詞人自己真切的人生感受,而非代言之作,“亂石穿空”“驚濤拍岸”,詞境雄闊,是“東坡范式”的典型作品。這也為教育者的德育滲透提供了沃土,讓學生感受蘇軾詞穿越時空的生命力,從而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
4.符合職業導向
中職語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職業性,這是其有別于普通高中語文的地方。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師應充分理解職業教育應用型教學的特色,在語文教學普遍性的基礎上,突出所教班級的特殊性。對學前教育專業,應突出培養學生“愛幼”的特點,結合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培養他們發自內心的愛幼尊幼意識,富有愛心的同時也充滿耐心。如在教授《“探界者”鐘楊》時,讓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進行規劃,著重說一說現在可以做什么,通過與幼兒教育職業掛鉤,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的神圣性,從而規范現在的行為,樹立明確的目標。
(二)第二課堂活動建設豐富德育語文推動學科發展
與專注于文化課教育和專業課教育的第一課堂不同,第二課堂主要專注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培育,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校園文化節、社會志愿服務、幼兒園見習活動等。這些豐富的活動形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在發揮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方面也起著重大作用。
在第二課堂上,可以通過寓教于樂,在勞動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方式,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傳遞正向的社會價值觀,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例如,通過幼兒園見習活動,體會幼兒教育的歡樂與艱辛,在現實體驗中,可以樹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愛幼意識。
在第二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互相監督、互相鼓勵的方式,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室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陣地,學生結合語文教材在兩邊墻壁上進行創意手工、彩繪等,每個班級可以各具特色,如學生展示《我愛你中國》的彩繪,或者《沁園春·長沙》的書法等,每一處作品都凝聚著學生的智慧結晶,展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特色,這些創意既是教室最美的風景線,又將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到學生一言一行中。另外,學校一直堅持開展“圖書進校園”“圖書進教室”的活動,教學樓每一層走廊都被充分利用設置圖書角,每一間教室都設有開放書柜,豐富的圖書種類,在學期教育專業教室內外設置多樣的專業書籍,讓每一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盡情閱讀、愛上閱讀,進而從思想上熏陶學生。宿舍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在學前教育專業可以提倡學生增加宿舍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寢室文化,通過開展“寢室文化藝術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身體,學生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中;同時,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禮節,在學生日后的求職、學習、工作生活中,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具有更強的綜合性。通過中職德育語文在教學中滲透,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中職這一階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優良的品格和關鍵時刻臨危不亂的能力。通過德育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結合,賦予時代理念,讓學生更熱愛語文學科學習的同時,將語文課文中的道德蘊含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展現新時代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張偉.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2]李雪,張國平.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2).
作者簡介:張培培,女,1990年生,安徽臨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