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幫助學生構建生成完成的英語知識體系,并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發展,本文以單元整體教學探究小學英語課程,提出一些整體設計方面的教學方式策略及活動,以期能夠落實課程標準主張,優化教學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情境教學
【作者簡介】侯雅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缺乏對教學目標、內容、活動及任務的整體式分析規劃與實踐組織,導致學生的英語知識吸收、能力養成及素質發展處于分離狀態,無法達到理想的學習發展效果。比如在知識教學時,僅僅通過理論灌輸,單獨地講解詞匯及語法知識,而無法聯系整體語境而使得學生進行意義理解與建構,導致學生知識吸收效率的下降,并且能力發展也會受限。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非常必要,它能促使教師對單元各部分的教學內容及作用功能進行深入且系統的分析,后從整體角度出發對各局部內容加以優化整合,從而引領學生展開具有意義的主題式探究。在此期間,教學的分離狀態可以有效破除,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養成及素質發展成了有機融合的整體,學生可以深度感知與體會英語的意境,并較之以往提高學習的效率及自身的全面化發展效果。至于如何引領學生展開具有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探究,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體式規劃與設計。
一、整體設計教學情境,帶動學生語言學習
主題意義探究是單元整體教學開展的核心內容所在,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規劃中,教師必須要分析貫穿于單元整體各部分內容的中心主題,以便圍繞這一中心主題來設計教學目標、內容、活動及作業任務,促使學生執行具有主題意義的學習探究,達到深層學習狀態,獲取綜合發展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引領單元整體教學開展,也就是學生主題意義探究的重要前提,是對教學主題的發掘,以及基于主題的教學規劃與設計。對此,教師需要做到對中心主題的深刻分析,至于如何圍繞中心主題組織單元整體式教學,教師可以從不同方式積極引領,本文選擇情境引領、問題引領與活動引領這三種方式進行探討與分析設計,以此為學生的單元整體學習及意義探究提供良好的方向與優化的策略。
首先從情境引領方面來講,在單元主題教學開展中,教師可設計能反映主題意義的教學情境,以情境為引領,使得學生能夠依托與主題相關的教學情境來更高效地習得知識、發展能力并建造素養,最終順利達成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實現自身的綜合式發展。
以PEP教材六年級“How can I get there?”這個單元為例予以說明。從整體角度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以情境為引領的整體教學開展是十分適合并且必要的,因為本課的中心主題“Ask for directions(也可用其他能反映中心主題的關鍵詞)”屬于一個人衣食住行中“行”這一維度的重要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理解及整體式的實踐探究,教師就可以組織構建有關教學主題的情境,以便幫助學生更為身臨其境地感知與學習語言,并能在情境之中完成較為日常、實用的交際表達,最終依托情境獲取語言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習得,以及情感方面的生活化體驗與感悟,在意義探究的道路中得以全面化發展。
在本課以情境為引領的整體教學開展中,教師首先要分析整體內容,發掘能夠貫穿單元整體的中心主題所在,對此,教師便要對“Let's talk.”“Let's learn.”“Make a map and talk.”“Let's talk.”與“Read and write.”等部分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全盤考量,探究是什么樣的主題意義能夠將這些局部成分有機串聯起來?最終通過分析這些局部內容的共同之處,可以獲悉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在于“問路者”與“指路者”之間有關路徑的交際,用一些關鍵詞句加以概括,如“Ask for directions”,這就是本單元的中心主題及學生需要把握的主題意義所在。
在了解該主題后,教師可以情境為引領,組織學生完成整體式學習與意義探究。在以情境引領的教學規劃與設計中,教師要著重思考如何通過情境來綜合體現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達到對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以及對學生的綜合式訓練。就本課而言,從整體角度出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式的情境劇,提倡學生2~3為一組,每組中各成員需要扮演“問路者”或“指路者”,要求其根據在本單元的綜合所學所得來構建情境劇。
具體來說,學生需要全盤考量單元整體內容,了解“Ask for directions.”所涉及的各項要點,以便安排情境劇情。通過分析得知,要點主要包括建筑的位置、行走的方向以及方式等,那么學生在安排情境內容時,可將所知的這些要點予以滲透,更為完善、充分地展開情境交際。除此之外,學生還需全盤考量單元整體的知識,以便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就路線詢問展開口語交際與溝通,這是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并獲取能力實用鍛煉的有效方式。除了這些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培養之外,情境教學的組織還可發揮出學科教學的人文性價值,這源于學生在情境活動中能夠契合劇情與角色心理,較為真實地體驗與感知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并養成樂于助人的思想意識,最終在整體探究中實現能力與素質的全面化發展。
二、整體設計教學問題,驅動學生學習理解
教師還可通過問題來引領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以便契合學生對于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并且激活且深入鍛煉其語言思維,使之能夠從整體上有效感知與習得教學信息,獲取知識、能力及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以PEP教材六年級“What does she do?”這個單元為例予以說明。從整體角度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以問題為引領的整體教學開展是十分適合并且必要的。因為本課教學內容所反映的是與社會職業密切相關的話題,但由于現階段學生的人生閱歷尚淺,對于職業的認知與職業意義的領會可能并不充分。因此,教師就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領,重視以問促思,在教學中積極滲透一些具有高思維的問題,幫助學生在學習與職業相關的英語知識之余,也能夠深刻了解知識背后的意義所在,最終從語言水平與思想格局方面都實現大幅提高。
在本課以問題為引領的整體教學開展中,教師首先要分析整體內容,發掘能夠貫穿單元整體的中心主題所在,對此,教師還需對單元各部分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全盤考量,探究能將這些局部成分有機串聯起來的主題意義。通過深入的分析,可以獲知本單元整體內容是圍繞社會職業及其發展相關進行展開描述的,對于這些,可以用一些關鍵詞句加以概括,如“Career and development”,這便是本單元的中心主題及學生需要把握的主題意義所在。
在獲悉主題之后,教師可以問題為引領,組織學生完成整體式學習與意義探究。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充分思考如何通過高質量問題的設計來滲透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將具有不同功能的單元各部分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深入調動學生的高階思維,達到對其語言能力及素養的綜合式訓練。對于本課來說,從整體視角出發,教師可以輸出問題鏈,幫助學生完成整體式學習及意義探究。
基于類問題(按照班級學情選擇中文或者英文式提問):
What occupations are described in this lesson?
What are the specific aspects of career description in this lesson?
深入類問題:What are th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people engaged in each profession?
What are the tasks and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occupations?.
超越類問題: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lesson, and contact your real life. Do you think hobbie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career development? What's the relationship?
What are your career expectations? What efforts do you want to make to achieve your own expectations?
示例的這些問題可落實于不同的教學階段,驅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對整體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與高質量的意義探究。通過基于類的問題解讀,學生能綜合審視單元整體信息,施展思維及閱讀能力,提煉信息來對職業種類進行歸納,并且也能對“Career and development.”在本單元中的框架要點所在,進行系統梳理,從而了解單元整體是從哪些方面對職業進行描述的。通過這一步,可確保學生對單元整體內容的有效理解。
接下來,教師可以設計深入類的問題,進一步推進學生思維的深度,要求學生深入有關“Career and development.”主題的細節信息及背景意義加以分析與思考,獲取對整體教學內容的透徹理解與中心意義領悟。這之后,還要積極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超越類的問題,組織學生發散思維,并推進思維廣度而感知教學主題的現實意義所在。最終,通過這些層層遞進,且能促進學科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的教學問題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從更深的層次學習理解、領悟背景意義而塑造良好的職業觀與人生價值觀。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英語口語描述來回答問題,使其能利用所學知識來組織交際用語,在加深學生學習理解的同時,也能促成對其語用能力的鍛煉,以達成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
三、整體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對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踐行,是實現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因為活動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活動的準備、規劃組織、體驗參與乃至評價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可得到充分確立,從而通過較強的學習自主性,獲得真實且全面的發展。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也可從整體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活動,塑造學生在英語課堂的主體地位,并促進其語言能力及素質的發展進階。
以PEP五年級“My favorite season.”為例說明,教學活動組織的形式靈活多樣,在任意單元教學中都可根據單元特性來具體組織,本單元亦然。在基于本課的單元整體教學開展中,教師需先綜合各板塊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挖掘中心主題所在。展望本課內容,在不同部分都體現到了季節的相關信息,這便是局部成分之間的共性所在,也是教師所應挖掘的教學主題所在,用“Season.”一詞加以概括,即為本單元的中心主題及學生需要把握的主題意義所在。
接下來,教師可以活動為引領組織學生進行整體式學習與意義探究。能夠引領本課整體式教學開展的教學活動有很多,情境式引領、問題式引領,都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式。而這兩種方式適合落實于課堂教學開展中,用于師生與生生之間的積極互動。而本文探討的活動引領方式主要是針對課后學生對所學的復習鞏固與延伸拓展。
比如,教師可布置手抄報制作這一作業任務,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書面類或電子類的報紙設計,由3~4人為一組共同完成。這一作業任務展開而來便是一場具有項目性質的教學活動,能有效滲透主題意義,并加深主題意義的范圍,促使學生完成更高程度的意義探究。具體來說,在此活動中,學生需要先圍繞“Season”搜集信息,為了更為方便、快捷,可借助互聯網搜集有關四季的各類信息,補充自己的認知,超越固有的教學內容而加深理解。搜集到各種資料之后,學生需要撰寫文章,并對手抄報進行裝飾美化,這涉及文字類與美術類的任務,小組成員可以商討,合理分配任務還可協作完成。
這些在活動中的子任務可以發揮整體教學及意義探究的目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綜合式鍛煉與發展。就文章撰寫來說,學生需要分析所收集的課外資料,并回顧與利用在課內所學到的有關季節的語言知識點,從而組織文章語言來描述所收集的信息以及對這些信息的感知,輸出精美的小文章,穿插在手抄報中。而就裝飾美化而言,學生需要凝練內心對四季熱愛的情感,將之躍然紙上,設計展現豐富多彩的畫面來體現不同季節的魅力。這樣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設計,是學生在課后所需完成的任務式活動,在此活動執行中,學生可以完成更具拓展性的主題意義探究,實現綜合發展并有效回顧與鞏固課堂所學。
四、結語
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進行靈活的構思與精心的教學實踐組織,教師可以從情境問題與活動等不同角度出發,引領學生在英語課堂或課后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及習得,并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與幫助,改變其以往的學習與培養方式,助推其全面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范璐璐.談如何創設有效情境活躍小學英語課堂[J].才智,2018(3):25.
[2]鐘俊娟.基于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設計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