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鋒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主要渠道。既是教師素質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好的課堂提問能燃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暢所欲言,言而不盡,言而有意。
關鍵詞:高效課堂;問題設計;情境化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然而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得遠遠不夠。如果不加以思索,進行深入的研究,“得過且過”就會出現如下制約教育發展,影響學生成長的低效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低效提問現象
1. 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這樣“一問一答”式一般是設計為師問眾生答,如“答案等于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這類問題的提出,教師只關注結果是什么,而忽視對規律的揭示,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齊聲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問題太過于簡單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訓練,顯然喪失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
2. 提問離題遙遠,脫離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啟而不發。設計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于籠統,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
3. 提問無目的,隨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學。備課時問題未精心設計,上課時隨意發問,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開河地提問,有時甚至脫離教學目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抓不住重點,學習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 反饋性提問流于形式,教師診斷效果失真。這種提問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記憶性的反饋提問,學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淺層的記憶知識,并沒有表明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這樣的提問,無法有效地診斷學生的知識缺陷,獲得真正的反饋信息,從而不利于教師調控教學過程。
5. 提問只求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提問時對學生新穎或錯誤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斷,只滿足標準答案。這樣提問,學生偶爾閃現的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容易被教師否定扼殺,不利于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
6. 提問面向少數學生,多數學生“冷場”。教師的問題設計,如果只針對少數學生能回答,課堂上就會“冷場”,就會有“被遺忘的角落”。
上述問題,教師們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過,更有甚者,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嚴重的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問和失誤提問。這些都對我們的教學產生嚴重的影響,對學生的培養和發展人為地制造障礙。面向未來,我們的學生不需要這樣的課堂,為此我們必須對有效提問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正確認識課堂的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它在教學中不但使用廣泛,為過去和現代的教師所應用,而且同教學本身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運用得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能使學生認真思考,探討知識的源泉,自覺開發知識的寶藏,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提問更是一個重要的技術問題,會提問的老師,能將一堂課變得輕松自如,讓學生實現知識、能力、覺悟的目標,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它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毫無疑問,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不協調——探思——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協調”必須要有設疑,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在他們心理上制造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因此,通過教師數學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可提高教師的提問藝術。
學會提出疑問,充分體現“讓學生自主探索,成為學習主人”這一新課標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提出問題,但學生總是被動地思考,他們在問題面前難免有被“審”的感受。反之,如果讓學生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那么,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將大大激發。
三、課堂提問應注意的事項
(一)課堂提問應情境化、動態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數學知識的呈現又是抽象的、靜態的,甚至是枯燥的,為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善于創設情境,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例如,一位老師在執教“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情境創設兩個小動物要換地耕種。教師提出問題:“你有更好的辦法為他們解決問題嗎?”生:“換地”。多媒體展示兩地塊的形狀,一個是長方形,另一個是平行四邊形。師問:你認為他們這樣交換合理嗎?說說你的理由。引導學生辨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引發猜想,引導學生去驗證。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
(二)課堂提問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
課堂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以此作為設計問題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明確易懂無歧義,又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會使學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現“為什么”。
(四)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在數學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自主提出疑問,自主發掘問題,這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做到了以上幾點,數學課堂就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學生的數學水平和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高;才能發揮有效提問的作用,創造高效課堂。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黎奇.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金凱. 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 現代教育科學,2010(04):83-84.
[3]董艷輝. 淺談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1(0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