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芬
【摘要】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正式將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本文致力于兒童閱讀的推廣和實踐,引領學校“書香校園”的創建,通過“悅讀悅活”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每位學生與書為友,享受閱讀的樂趣,形成愛閱讀、會閱讀、能閱讀的基本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悅讀悅活;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1-4年級的學生能夠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的學生能夠優秀詩文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積累于現在,得益于未來。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筆者一直致力于學校“書香校園”的創建,旨在形成學生愛閱讀、會閱讀、能閱讀的基本素養,主要做法如下:
一、轉變觀念,重視“讀”
讀書是我們每個人終身成長的重要路徑。國家“雙減”政策的出臺,為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校開設“悅讀悅活”校本課程,每年定期舉辦讀書節活動,將活動與課程相融合,讓閱讀成為“雙減”之下的加法。
我們進行“悅讀悅活”校本課程的開發,從教學到教育,從環境到活動,從課堂到課外,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性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讓閱讀在學生心中扎根。結合我校實際、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用課程意識把一切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資源都當作課程資源來開發和使用,優化課程設置,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讓閱讀活動進校園、進課程,開展“悅讀”課例研討,舉辦“悅讀”活動,進行實踐探索和不斷創新,營造良好的校園書香氛圍,編寫1-6年級校本教材《經典誦讀》課外閱讀材料并印發給學生使用。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節系列活動,在師生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培養人格健全、思維活躍、個性鮮明、素質全面的學生,培養一批研究型教師,提升“悅讀悅活”校本課程建設水平,使課程的作用由隱性轉化為顯性,從而實現創造力、生命活力的巨大釋放。
二、創造條件,落實“讀”
1.營造書香氛圍
學校創設了圖書館、班級圖書角等良好的閱讀環境,建立了“學校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家庭藏書架”三位一體的讀書環境和閱讀天地。開展“獻三本看百本”活動,每班建立圖書角,這樣的“流動書屋”,書籍常換常新,形成“好書大家讀,快樂共分享”的讀書氛圍。學校的多功能閱覽室,有藏書一萬多冊,書籍種類繁多,各班都能走進閱覽室享受美好的“悅讀”時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另外,學校的宣傳欄、布告欄,班級的黑板報、班級文化長廊等,每天都會吸引師生的目光。
2.開設校本課程
構建“縱橫交錯式”的“悅讀悅活”課程體系。從課外閱讀指導、課外讀書實踐活動兩個緯度開發研究、共同作用的課程模式,也是我們“立足課堂、豐富課程、引領課外”思路的體現,以生為本、讀書為樂,也體現了我校生本課堂的教育理念。我們的課程從以下幾條途徑實施:
第一,確保閱讀時間。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專門的閱讀課,各班用于學生閱讀、教師指導、讀書交流、閱覽室看書等。此外,每周三下午兩節、每周四下午一節是走班課程時間。學校也開設了“經典誦讀”“繪本閱讀”“快樂讀書吧”“我讀我演繹”等拓展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二,明確課程內容。課外閱讀課程化,指導學生讀什么,將直接影響課外閱讀的效果。《經典誦讀》校本教材的使用,以經典扎牢根基。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悅讀書單”。課題實施后,各年級采用“精讀+漂流+自主閱讀”的方式深入推進課外閱讀,“精讀書目”從統編版教材的“快樂讀書吧”中選擇,“漂流書目”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推薦,每兩周進行一次漂流。同時,給學生提供了閱讀支架——低年級教師根據書目內容,精心設計了相關的“繪本小手冊”,中高年級教師則設計了“快樂導讀單”,編成《悅讀手冊》。
第三,閱讀課例的研討。進行閱讀課例的集體研討,如,開展繪本閱讀課、新書推薦課、閱讀指導課、讀書匯報課等公開課,再集中評課議課,達到提高促進的目的。如,我們根據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刷子李》這篇課文,研討了《俗世奇人》新書推薦課;根據畢業班年級特點,研討了黃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讀書交流課;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研討了《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閱讀課;另外,還采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了深圳市的兒童閱讀推廣人來校開設講座,上示范課及同課異構等,進行整本書閱讀的課例指導,提高教師課程教學水平。
三、搭建平臺,演繹“讀”
學校每年定期舉辦讀書節活動。迄今為止,學校已經舉辦了八屆讀書節系列活動。我們高度重視,組織規劃,全面落實和推動“悅讀悅活”課程的實施,對每屆的讀書節活動進行創新與突破。通過“中華經典美文誦讀、精彩故事匯、情景劇展演、故事媽媽進校園、作家進校園、親子朗誦”等活動,精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磁性的“悅讀場”,讓學生深度參與,浸潤在書香中,點燃閱讀之火種。
學生讀書實踐活動有:辦讀書黑板報、開讀書主題班會,制作讀書卡、古詩文配畫、寫讀書筆記、讀后感評比、辦讀書小報等,進行成果展。“悅活”課程內容有讀書節開幕式表演、課本劇表演、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比賽、童書跳蚤市場、讀書游園會等。分年級開展不同主題的讀書實踐活動,如,“童心童話”精彩故事會、“與書相伴,呵護成長”親子朗誦比賽、“百靈之聲”讀書分享周、“悅讀”百科知識大擂臺、“成語大會”“詩詞大會”等。結合建黨一百周年,引領學生進行紅色閱讀,進行劇目展演,如,《小蘿卜頭》《小英雄雨來》《王二小》《劉胡蘭》等劇目,反響熱烈。學校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成為課程的小主人,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每一段共讀之旅,每一場活動展示,我們都欣喜地看到,學生沐浴在課程的陽光中,自由而充分地生長。
另外,開展教師讀書沙龍、詩歌朗誦會,通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全體師生一起沉浸在書香的氛圍中,一起體驗著讀書的樂趣,創造師生“積極、陽光、和諧、共進”的良好教育生態,形成富有書香味的新河實小校園文化。
四、有效評價,激勵“讀”
各年級制定“我讀書我快樂”“好書伴我成長”等讀書評價的方法,通過課外閱讀評價表,家長評價、組長評價、教師評價,每月評選出“班級讀書之星”和“年級讀書之星”,并進行表彰或在展板張貼公布,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對學生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可持續性發展。
每學期評選出校級“讀書之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書香教師”,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社會三元互動的“悅讀”氛圍。
通過嘗試和努力,學生讀書興趣更濃,校道上、草地上、孔子像旁、人工湖邊,隨處可見學生手捧書本的身影,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逐漸形成,閱讀素養得到很大提升。讓書香溢滿校園,讓學生“讀”而豐盈、“讀”而多彩,我們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大步,我們還將繼續深入推進“悅讀悅活”校本課程的實施,用心、用愛擦亮學生的童年,陪伴他們成長,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本文系河源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悅讀悅活’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編號:Hy2001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暉.新課程的教學改革[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陳云霞.以課外閱讀促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12).
[5]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趙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