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明
摘 ?要: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屬于小學時期一個重要的課程,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一個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課程,因此在該門課程的教授環節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能夠較好地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內容,還可以增進老師和學生關系的和諧,進而提升課堂的品質,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本文主要對活情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使用進行了研究,并指出日常生活情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授環節中的使用策略,并期望能夠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育效果和品質。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引言
自我國的教育改革廣泛推進后,各個時期的教育任務和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進,許多新型的教學手段也逐漸得到實踐,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效果。小學時期是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養成的時期,所以小學的道德和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而生活情景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環節中的合理應用,則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進而提升了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一、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應該融入日常中的每一個角落。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創設一些與生活相聯系的情景,即可指引學生從機械的學習中走出來面對社會,通過對現實問題、處理問題等真實的體會,來更好的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就是讓學生能夠對社會產生一定的認識,掌握社會上的規則,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所以,教學時老師要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解實用的知識,告訴學生要學會解決問題,學會保護他人和自己。例如,教學“當沖突發生”的時候這一情緒內容時,可融入與生活有關的情境,如買東西付錢的時候時,需要排很長的隊,又或排很長的隊等車時。這時有人插隊擠到前面去,你是否會出現焦躁的情緒?是否會與他發生沖突?當自身產生不良的情緒時,我們應該怎樣協調?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思考,激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一些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對所講知識的理解。
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內容
小學生因為經歷有限,閱歷不足,對自身的安全沒有形成防范意識,一旦接觸突發、危險、聚眾等事件,無法及時作客觀的判斷和應對。所以,老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首先要明確,哪些知識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學生必須懂操作的,從而有針對地對課上的內容進行講述。除了依據課本的內容外,還要與學生實際的行為相結合,播放一些相關的教育段。也可以創建情境,讓學生間相互表演,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形成安全的防范思維。讓學生知道不加入一些違法的組織,不加入影響社會秩序的活動,要積極的檢舉一些自己看到的違法的事情,用自己的行為去維護生活的穩定。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放映一些教育片段,例如,在“安全記心中”這一內容中,首先要讓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珍惜自己的身體,時刻要保護好自身的安全,并要記住急救、報警等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當然,老師在講述這些內容的同時,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境,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可以給學生們講自己的媽媽生下自己時所遭受的苦難,讓學生體會到媽媽懷孕時的不容易,播放一些視頻,圖畫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命得來不容易,必須要珍惜,不要輕易的和他人進行爭吵,更不能用武力去處理問題。又如:在講述如何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內容中,老師可以模擬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就是父母不在家里的時候,來了不認識的人,這些人可能是檢查電箱、送東西的也有可能是一些不良分子等,當遇到這情況,該怎樣處理,學要不要去為這些人開門?作為道德與法治老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識,保持戒備,注重自己的安全,并要記住報警電話,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并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并能在真正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冷靜的面對,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三、道德模范事跡引領學生
英國的教育家菲爾丁曾說:“典范比教育來的更快,更讓人銘記于心。”模范具有示范引領之效,利用模范的典型事跡能更好地引起師生的情感共鳴。在教學“換位思考,待人友善”這一重要知識點時,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快樂的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樂趣,直抵學生心靈。如可采用近期的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少年的感人事跡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感人的事跡中感受“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班里,曾一段時間里,出現過一些學生曾經給同學起“雅號”、鄙視同學、說污言穢語等現象,通過典型事跡和在開展“我推薦,我評選班里的善人”活動中,學生說說自己周圍經歷的一些真實感受,明白了“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的道理。隨后,不定期舉行“我推薦,我評選班里的善人”活動,讓學生身上美好的品德,如孝敬老人、樂于奉獻、待人和善等得到了強化,讓學生覺得善人善行善事可敬可追可做,在耳濡目染中影響了學生,學生學會了在生活中進行換位思考,學會諒解別人。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授環節中老師應跟上時代的腳步,進行創新,提升自身的素質,更好地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并且在教授環節中多加思考,為學生創建一個最佳的情境,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關長義.將生活融入課堂——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2020(33):180.
[2]黃群英.生活情境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5):3-4.
(作者單位: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第二中心小學,廣東 ? 河源 ? ? 5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