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要:隨著教育質量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和社會也對中職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院校旨在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專業應用人才,因此十分重視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高。而中職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在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臨床護理的醫患溝通、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之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護理專業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滲透人文關懷也是職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將針對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護理職業素質教育的方法策略,提出自己的見解,旨在推動語文課程和護理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為實現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素質教育策略
中職語文雖然是中職院校教育中的一門基礎性通識學科,但在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職業品行方面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職院校教師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加強重視基礎文化課程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滲透、深度融合,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基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為學生的護理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文化道德基礎,讓學生在校園教育中接受職業文化的熏陶,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為社會培育護理專業素養和各項綜合能力兼備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1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教育的目標往往是為社會輸送專業性應用技術人才,因此,學校日常開展的專業性、技術性課程居多,十分豐富多樣,因此,中職學生的專業課程壓力較為繁重,他們在學習語文這類基礎性學科的過程中,從思想上就不夠重視,學習的欲望并不強烈,他們可能認識不到在未來的職場護理生涯中,語文對于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他們對中職語文的教學課程壓根不感興趣,或者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中職語文的授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中職院校教育專業,語文教學并不會做出針對性的改變,他們往往采用相同的語文教材,傳授著與專業能力不相干的課程內容,制定過于陳舊刻板的教學目標,無法適應學生專業發展的素質要求,更不能為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2素質教育策略
2.1“文”“道”結合,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
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語文教學更是擔負著校園里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學知識的鑒賞來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護理專業的道德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穿插護理專業的內容和案例文章,但要避免生搬硬套的盲目選擇,有針對性地穿插那些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內容,重視人文教育,讓語文教學更專業化,讓專業教育更有溫度,把握中職語文教材內容,擅于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展開教學,宣揚護理專業人物的敬業品質,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勇于承擔的職業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有所提高。
2.2結合專業特點,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中職院校中的語文教師大多畢業于師范類院校,他們可能對語文學科的專業知識講解得心應手,但對護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比較陌生,難以做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護理專業知識,因此,我們要全力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除了深化本專業學科知識外,還要對護理專業的工作性質、學科特點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自身主動學習護理專業相關的醫學知識,拓展綜合教育的知識面,還可以通過隨堂聽課或觀摩臨床護理工作等來全面了解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需求,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未來職業生涯中所需要應用到的語文知識,充分展現語文課程的價值和意義,實現文化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完美演繹。
2.3完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培養學科綜合應用能力
在中職學校護理專業的語文教育過程中,學生沒有絕對的升學壓力,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通識教育的基礎課程,他們只需要拿到相應的學分績點,就完成了學習任務,難以認識到在未來的職業生涯過程中,語文是他們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他們工作中的競爭力。隨著素質教育質量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要摒棄僅僅以分數作為考核的標準,而應該積極開展過程性評價,著重培養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具備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將基礎學科教育和專業知識傳授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開展專業的人性化服務,促進臨床過程中的護患溝通,維護二者之間的友好關系,提高護士的綜合職業素養。
結語:
通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護理專業素質教育,在護理專業教育過程中注入人文關懷,倡導立德樹人,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勇于承擔的職業意識,從而更加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接受時代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劉梅.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J].北方文學,2019(24):240.
[2]李婧怡.淺析中職語文職業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滲透[J].才智,2019(12):33.
[3]裴艷. 中職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實踐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