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帆 王瑛
摘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在信息掌控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新媒體素養、信息選擇能力以及信息理解能力都有一定欠缺。由于新媒體素養與審美素養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為了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審美素養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保證高校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可以與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相適應。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審美素養;和諧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已經成為當前互聯網的主要使用群體。但是由于高校大學生社會經驗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很難對互聯網中復雜的信息進行有效分辨,并且也并沒有形成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導致其三觀很容易受到相關信息的影響。當前互聯網上充斥著低俗化、庸俗化的內容,對于審美觀并沒有完全形成的大學生來說,相關內容很容易影響高校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在應用互聯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潛在風險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因此,在當前互聯網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培養學生的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 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概述
1.1新媒體素養
相關學者對新媒體素養作出以下定義,即新媒體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能力:①受眾對新媒體使用以及認知能力。②受眾對新媒體傳播、接收、了解、辨析以及批判能力。③受眾對新媒體生存、發展以及運行機制認識的能力。④受眾對新媒體對個人生活、學習以及工作所帶來影響的認識的能力,以及新媒體與社會關系的理解。因此,通過上述內容的闡述可以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理解為對新媒體理解以及認識的能力,對新媒體上相關信息的判斷能力,對新媒體的使用能力以及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運用能力[1]。
1.2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即指個體基于美學理論以及其審美經驗所形成的感受美、鑒別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其主要表現在審美心理活動以及審美實踐兩個方面,主要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審美意識、審美實踐四個維度。大學生審美素養則主要表現為感性特征,但是其素養中依舊包含相應的理性成分。在進行相應審美活動的過程中大學會以感性體驗為主,并輔以理性的思考。作為價值觀的一個分支,審美觀念中包含大量理性成分,其主要表現為情感態度、生活品位以及精神氣質,并且還表現為價值選擇以及理想追求,其中既包含感觸、欣賞以及識別能力,又包含相應的創造能力。大學生審美素養具有廣泛性特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家庭學校教育、成長過程以及新媒體的影響,大學生的審美觀念、趣味、理想都會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并且具有觀念差異化、趣味多樣化的特點。除此之外,大學生審美素養還具有發展性的特征,在其對世界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之后,其審美水平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審美經驗也會得到不斷豐富,創造美、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有效養成良好的審美意識,進而有效實現審美素養的發展。正是因為大學生審美素養具有發展的特征,所以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應當綜合新媒體素養實現其與審美素養的和諧發展,保證大學生審美素養可以與當今時代相適應,進而在滿足時代要求的背景之下,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新媒體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有效促進高校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2. 新媒體素養與審美素養之間的內在聯系
①統一性。通過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到新媒體素養中包含理解能力、判斷能力、運用能力與審美素養中包含的鑒別能力、創造能力有著非常明顯的統一性,兩者都是當前時代背景之下大學生群體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與素養,在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兩項工作一定會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由此可見,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之間存在統一性[2]。②交融性。新媒體素養與審美素養之間的交融性主要體現在兩項素養的應用過程中。由于當前大學生在應用新媒體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淺顯低俗的虛假信息的影響,或者面對海量信息顯得束手無策,無法有效對相關信息進行鑒別與篩選。該種情況下僅僅提升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培養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過程中協調培養其審美素養,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交融。③和諧性。當前高校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功利化現象,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過分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與素養的培養,忽視了對高校大學生的情感培育以及精神塑造,在該種情況下高校大學生往往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但是審美素養嚴重不足,并且對相應的審美活動也缺乏一定的興趣,無法有效理解高雅的文化藝術。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校方應當注重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培養的和諧性,實現兩者綜合統一培育,進而在滿足時代要求的前提下,促進新媒體素養與審美素養的和諧發展。
3. 當前大學生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不足的具體表現
3.1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相對不足
大學生新媒體素養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大學生信息辨別能力欠缺,批判性認識能力不足。由于高校大學生社會經驗相對不足,進而導致在互聯網上很容易輕信他人,進而導致其成為互聯網上謠言傳播的媒介,為不法分子提供更多便利。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因為大學生信息辨別能力的缺失導致其很容易成為網絡謠言的推手,對于相應網絡謠言其會不假思索地對其進行傳播,進而導致相關謠言所造成的影響愈發惡劣。并且在對信息獲取的過程中,相關謠言往往會通過具有蠱惑性的標題來麻痹大學生,進而導致大學生對相關信息思辨的時間進一步縮短,直接對相關信息進行轉發,從而造成惡劣的影響[3]。其次,道德素養欠缺也是新媒體素養不足的表現之一。在當前大環境影響之下,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以及規范能力相較以前都有一定的削弱,進而導致大學生大的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當前在大學生群體中消費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盛行,相關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例如,前幾年借貸平臺、借貸軟件的盛行都是因為大學生的消費主義以及拜金主義為其提供了滋長的土壤,進而使其對大量高校大學生造成傷害。該種情況的發生不僅僅是由于大學生信息辨別能力較差,更重要的是其道德方面存在不足,進而導致其產生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的觀念。因此,為了提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應當加強學生的道德培養。
3.2大學生審美素養嚴重缺乏
大學生審美素養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大學生美的鑒賞能力不足。因為美不是天生的,萬物之美都需要觀賞者區發現,但是由于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功利主義盛行,相應的審美精神也逐漸被實用主義所替代,進而導致大學生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存在不足。在當下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傳遞的速率越來越高,大學生生活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填滿導致其很難擠出時間去閱讀相關書籍,對于文化藝術更是知之甚少,而對于網絡流行文化大學生卻可以如數家珍。該種情況是大學生審美素養缺失的直接表現,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將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②大學生美的創造力不足。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上的資源非常豐富,并且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有效對相關內容的任意模仿與復制,進而導致大學生并沒有創作相關藝術作品的動力。該種情況也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審美素養,是大學審美朝同質化趨勢發展,在此之上大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將會逐漸匱乏,嚴重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審美素養。
根據上述內容可知當前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都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積極開展相關教育工作在當下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有效豐富其精神世界已經變得非常緊迫。
4. 促進大學生新媒體素養與審美素養和諧發展的途徑
4.1建設新媒體美育課程體系
在人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生理狀態以及心理狀態,為了保證充分保證美育教育的實效性,高校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要想充分保證美育教育的效果,相關人員應當積極調查學生的實際審美需求,進而有效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生的層次來對建設不同形式的美育課程,并將相應的新媒體資源有效融入到課程當中,進而實現對學生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的有效培養,促進二者的和諧發展。在對課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證新媒體美育課程體系的合理性、科學性,還應當充分保證該種教學模式的效率性。因此,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首先應當保證學生配備相應的專業教材,保證學生的學習工作有所依據。教材選擇方面可以應用西南大學趙伶俐教授所編撰的《互聯網+大美育理論、課程、學程、教程》[4]。其次,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來打破教學空間以及教學時間的局限,通過采用微課、云課堂等模式,保證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取相應知識,進而實現新媒體美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通過將新媒體與美育有效結合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審美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意識,進而在復雜的互聯網環境當中可以從容應對不良信息。
4.2加強新媒體美育教師團隊建設
要想保證新媒體美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加強新媒體美育教師團隊建設至關重要。為了保證教師能力可以滿足教學工作開展需求,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可以開辦美育專業,使其實現在本科階段與研究生階段的全覆蓋,進而實現對學生與教師的有效培養。當前開展美育工作的教師普遍為美學專業或者藝術學專業畢業,所以其相關專業知識比較牢固,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美育方面的問題教師都可以幫助學生有效解決。但是對于新媒體技術方面相關教師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因此高校應當加強對教師新媒體技術方面的指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在有效掌握相關技術之后,教師可以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開展美育工作,有效打破時間以及空間的禁錮,通過多種渠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進而保證教學工作的效率,充分發揮新媒體美育的實效性。除此之外,在對教師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校方可以積極組織專家團就相關教育工作在高校之間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有效完善自身的不足,優化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新媒體美育質量。
4.3依托互聯網搭建新媒體美育平臺
由于新媒體美育是以互聯網為依托,所以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積極打造新媒體美育平臺,進而為美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以及便利性。在新媒體美育平臺應用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應當積極擴充教育內容的覆蓋面,并通過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在對新媒體美育平臺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校方應當積極應用大學生常用的軟件,如微博、微信等軟件來發布美育教育信息,從而拉近校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此過程中校方還可以引導學生共同搭建新媒體美育微信公眾平臺,在該平臺上學生之間可以積極交流,分享相應的學習資源,遇到問題也可以通過平臺找到老師來進行解答[5]。在對平臺進行建設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結合大學生喜愛的視覺文化元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教育工作更高效地開展。
綜上所述,受到新媒體時代復雜網絡環境的影響,為了防止大學生受到多變的思想文化的侵襲,提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以及審美素養至關重要。因此,高校應當加強大學生審美教育,積極應用新媒體手段開展相關教育工作,進而實現對適應時代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季海君.新媒體視域下提升當代大學生媒體素養的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0):47-48+63-63.
[2]艾曉玉.以大學生審美素養提升為導向的《中國茶文化和茶藝》浸潤式教學法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04):345-346.
[3]劉影.大學生新媒體素養對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1):12-13.
[4]欒琳,董艷,鄭春萍.大學生英文新媒體素養的內涵與結構——兼論其與英語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02):104-112.
[5]吳洪曉,魯寬民.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審美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9,37(04):48-51+85-85.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重點項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公共危機治理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A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