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舉
摘要:現今,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物理滲透到人類生活中,并充斥到各個領域,展示在每個人的身邊。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樹立物理科學意識為基礎,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通過生活化的觀察、思考與實踐,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物理的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自主物理學習能力。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物理,做到學以致用,打下扎實的物理學科基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實踐應用
前言:
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將教學環境當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教學內容貼切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以生活化的眼光看待物理學科知識,并依據生活與物理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物理學習的趣味性,通過物理問題的思考,鍛造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實踐體驗中,提升物理學科的學習能力,不斷的提高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取得良好的物理學習效果。
一、物理課堂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興趣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就可在課堂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創設生活化畫面情境,引導學生以畫面欣賞的模式進行物理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達成學習目標。教師依據物理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畫面,融入學生喜歡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畫面中了解物理知識的存在意義,興致勃勃投入到學習。
如,《運動的描述》教學,教師就可創設畫面情境模式,以生活化情境導入模式,引導學生進入到物理課堂,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針對“運動的描述”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通過生活中運動的實際畫面,讓學生從生活車輛行的駛、人類的行走、動物的奔跑中,了解什么是運動,真實的體驗運動在生活中存在行駛,完成對運動知識的理解,達成“運動的描述”物理知識學習目標。教師經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模式,從中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借助畫面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可利用信息技術,將關于運動描述的知識,利用畫面呈現出來,讓學生借助畫面動感的運動模擬圖,再一次深層次感知物理運動帶來的震撼,了解生活實際與物理學科知識之間的相關聯。教師應用生活化畫面情境,進行物理教學的實踐有效性呈現出來,促進物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性,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畫面情境學習中掌握物理運動知識。
二、物理教學設置生活化問題,鍛造思維
物理教學設置生活化問題,一方面鍛造學生能力,一方面使得物理教學實踐與學習知識有效融合,促進物理教學實踐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發展。教師依據物理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設置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依據問題的引導,循序進入問題的思索中,不斷的提升生活化物理問題解決能力,鍛造思維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形成物理思維理解力,對后續的物理學習思維起到助力作用。
如,《生活中的透鏡》教學,教師就可以提問模式,設置生活化問題,讓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得到鍛造的同時,了解生活中的透鏡知識。教師的問題可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問題,進行問題的整理,并依據學生對于問題思考的簡易程度,從簡如繁、從易到難問題設計,使學生從淺顯的知識開始,依據生活背景,透徹的掌握“生活中的透鏡”物理知識。以此教師的問題設計可從“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如何判斷透鏡的類型?”、“生活中哪些常用的物品用到了透鏡的原理?”、“你知道如何進行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成像大小的方法設計么?”、“實像與虛像的區別是什么?”等著手提問。學生依據生活化問題,了解生活中的透鏡,并依據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錄像機等這些生活中的透鏡,了解透鏡成像的特點,明白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是正立、放大、虛像,而投影儀是倒立、放大、實像,照相機成像特點則是倒立、縮小、實像。學生借助問題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學習“生活中的透鏡”,取得良好學習效果,鍛造物理思維能力。
三、物理知識應用生活化實踐,提升能力
物理學科知識來源于生活,講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借助物理學科知識,可有效的完成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與理解,提升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開展時,可借助物理知識,引導學生進入到生活實踐的應用,幫助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理解物理知識講述的內容,透徹明白物理知識蘊含的道理,提升物理知識應用能力,知曉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學習的重要意義。
如,《杠桿》教學,教師就可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從生活化的實踐中,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并對杠桿的五大元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加深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來到教室外,準備一根結實的木棍,讓學生進行實踐撬動石頭。實踐開始前,可讓學生徒手進行大石頭的搬動,學生憑借個人力量無法撼動大石頭,但運用撬棍之后,輕松的完成大石頭的移動。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杠桿的作用。接著教師還可讓學生繼續體驗,引導學生來到操場上的蹺蹺板旁邊,讓學生再次借助蹺蹺板,鞏固“杠桿”知識,明白杠桿中的支點起什么作用、它的動力、阻力是如何形成的、動力臂與阻力臂各起到什么作用。學生經過實踐體驗活動訓練,感受到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不可分關系,并借助生活實踐體驗,將物理學科的理論知識透徹理解,同時靈活應用,提升物理學習效率。
總結: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時,應重視培養學生物理觀察意識,通過對生活觀察,進行思考與實踐,掌握科學習物理的方法,鍛造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物理知識習慣。因此,教師通過在物理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感受生活、生活中體驗物理,并做到學以致用,扎實物理學科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其物理學科的學習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喬永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淺析[J].試題與研究,2021(31):175-176.
[2]鐘福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