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華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授課實踐時面臨更高的要求,必須創新自身教學理念,以此達到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深度學習作為一種區別于淺層次學習的理念,日益受到教師的重視。主要基于深度學習探討初中物理教學的教學策略,旨在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于具有一難度的知識展開自主學習挑戰的一種創新型學習模式,其強調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本質,培養學生形成遷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良好實踐能力,符合新課改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的全新實踐要求。具體而言,從深度學習理念出發,教師應重視在實踐中落實好如下措施。
一、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有著較強實踐性、操作性、體驗性的課程,創設良好的實驗情境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綜合能力的增強早已變成教師開展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則有助于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且還可以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進行一定的培養,確實對授課效果和授課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大的幫助作用。所以,教師就需要在物理課堂上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營造活躍放松的氛圍,讓學生可以在此種良好的氛圍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實現一舉多得的效果。比如,在講解“大氣壓強”這一節知識的時候,教師創設出“在大試管中上升的小試管”的實驗情境開展知識的導入:在一根裝滿水的大試管中插進一根小型試管,在插入到二分之一的時候,把兩個試管一起倒立,但小試管卻并沒有隨著大試管中的水流不斷下滑,而是慢慢上升。此種充滿新奇和趣味性的實驗必定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實驗情境基礎上,教師可提出問題:小試管為什么不會掉出來?小試管是被水流牢牢的吸取在里面了嗎?究竟是怎樣的力量讓小試管不斷上升呢?此種情境的創設,確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如此,教師就能夠順利導入本堂課的新知識,為后續的實驗操作奠定基礎。
二、拓展實驗內容,培養學生深度探究的熱情
拓展實驗內容能夠將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實現有效整合,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越來越多的實踐操作機會,讓他們親身感受科學研究的過程,體會到物理課程的魅力,增強他們的操作能力,進而讓學生對深度探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可按照授課內容開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研究人員發明創造的艱難困苦,磨煉他們形成良好的意志和信念,促使其產生一定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意識。比如,組建課外興趣小組,讓學生到野外活動;開展青少年科普講座;舉辦“小小發明家”活動等,以此拓寬學生的眼界,讓他們進行深度學習,真正在掌握教師所講解的物理知識的同時,能夠收獲到更多的愛好與興趣。大部分物理實驗過程都十分短暫,轉瞬即逝,只要學生沒有做出細致認真的觀察,就無法看出問題的實質,也不能達成最終的實驗目標。而教師利用多媒體對實驗過程進行模擬,就可以用更加直觀、具體、鮮明的呈現方式與較強的模擬作用,補充某部分普通實驗所無法呈現的情境,模擬物理教師不能開展的實驗,還可以重復展示出實驗的整個環節,將物理現象完整地挪到課堂上,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讓他們在此種環節中進行深度思考,明確所有的知識要點。除此之外,在初中階段開展物理教學的環節中,教師還能夠適當添加或者完善某部分演示實驗,有利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深化他們對物理知識、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培養其強烈的深度探究熱情。比如,在講解“液體內部壓強”的有關知識時,教師要根據液體內部的壓強是由液體重力引起,但是卻和重力、體積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和深度存在緊密聯系的這一重難點問題去開展演示實驗。然后引導學生詳細認真地觀看整個實驗的過程,在學生提出“水的重力、體積一樣,但是橡皮膜突出程度不一樣”的理論以后,教師則要再次對實驗進行調整,減少水的具體深度,讓學生進行二次觀察,直到學生能夠明確此次實驗的概念、本質和意義為止。如此一來,能夠深化學生的理解,還能夠讓他們產生深度探究的濃厚欲望。
三、引領感悟反思,實現學生思維的不斷升華
學生所擁有的對現實生活的認知,通常是屬于“表象”的認知,而這部分表象認知一般情況下都是錯誤的。比如,在講解“物體的浮與沉”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一個薄薄的鐵片放置在水中會出現下沉的現象還是上浮的現象呢?”然后借助多媒體設備呈現出輪船在海面上不斷航行的視頻,以此讓學生產生質疑:浮力能夠撐起用萬噸鋼鐵制造出的輪船,為什么無法撐起一個薄薄的鐵片呢?在學生認真思考的時候,教師就要再次提問:“將雞蛋放進水中是會出現上浮還是下沉呢?”只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必定會回答出“下沉”,此時,教師就應該呈現出將雞蛋放進密度不一致的“鹽水”中的情境,讓學生認真觀察其會出現上浮還是下沉。教師再借助這部分認知上的沖突引發學生進行深度的反思,歸納出物體會在怎樣的條件下產生浮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其掌握課堂知識。在本堂課教學徹底結束以后,教師就需要將全班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在內部進行交流和討論,讓他們總結自己在本堂課掌握的內容,思考這部分內容是否能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等,以此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化學習和鞏固,進而形成良好的深度學習習慣,在后續的物理課堂上也能夠自覺對知識進行探究,在增強授課效果和授課質量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為了切實改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圍繞深度學習理念開展一系列教學探索,落實好加強物理情境創設、優化實驗教學方案等策略,力求將深度學習理念全方位滲透至教學中,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健,陸建隆.基于問題解決的初中物理深度學習的思考與實踐:以“物質的密度”為例[J].物理教師,2019,40(12):40-42.
[2]肖永琴.促進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實踐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0(7):49-51.
[3]楊小春.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素養培育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