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娟
摘要:在小學課程設置中,語文課的課程性質、課程內容非常適合德育工作內容的融入。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落實深化,“立德樹人”教學理念的滲透,對于學校而言需要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融合,要提高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重視程度,穩固提升小學生文化知識的基礎上,保證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完善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建設,加速語文科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實踐途徑
引言
對于小學生而言,健康的思想品德建設意味著小學生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在性格成長方面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語文課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更好地豐富語文課的課程內容,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道,對于語文授課教師而言是一條優化課程的路徑,有助于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模式,對小學教育體系的優化完善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由于語文課程德育滲透對于授課教師的授課水平、專業素質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德育滲透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授課教師的教育水平。
一、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1)德育滲透的內容脫離實際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滲透工作需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取得積極的效果。如果只是在形式上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卻沒有實際的內容,又或者德育滲透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缺乏聯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沒有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實際情況來展開與之對應的教育,這必然會影響學校德育教育的最終效果。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如果學生家長不能幫助學生進行信息篩選,學生就非常容易受到個別錯誤信息的誤導。還有部分學生家庭,本身就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對學生的道德習慣和思想意識進行引導與約束。目前一部分學校沒有意識到德育工作是一項需要家長配合的長期工作,出現了德育滲透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的問題。
(2)德育滲透的方式單一
雖然當前倡導小學德育滲透語文學科教學,教師響應程度和積極性較高,但是語文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一些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導致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形式過于單一。講授式的德育滲透方式不被學生接受,被動的聽講只能消磨學生的積極性,滲透的效果也不理想,學生對于德育內容提不起興趣。
(3)德育滲透的時機不當
德育滲透時機選不對,即使教師選擇再多的滲透方式,也是徒勞。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是,教師對于文化內容的研究不夠深入透徹,多數教師不清楚德育滲透時機,語文教師利用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課堂德育滲透主要通過閱讀教學實現,對于德育滲透時機的把握過于僵硬,不能抓住學生思維的關鍵點進行啟發滲透。教學過程不是靜態的,語文教師在德育滲透時時遇到突發情況要注意靈活運用教學機智,根據突變情況抓準時機,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滲透。
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建議
(1)加強語文教師德育教育的認知
可以在集體備課環節由主備人專門針對德育滲透的進行解釋,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的過程中也可以圍繞德育滲透的概念進行討論,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師們能夠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來加深對德育滲透概念的理解認知。在每堂課結束之后,語文教師還需要進行有關于本堂課德育滲透情況的反思,同時,為使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必須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德育滲透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適當地抓住德育滲透時機,例如,在學習在《嫦娥奔月》這一課中,該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感受到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為民的品質。課程內容講完后可進行思維拓展,教師可引導學生聯想到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又向學生了傳遞了“兩彈一星”的愛國主義精神,多角度的完成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更好地發揮語文教學作用。
(2)加強家校協作,共同發揮德育作用
鼓勵學生家長走進校園,家長在學校觀摩過程中還可以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當然家長的到來也給了教師一定的壓力和動力,老師也能及時聽到來自家長的意見,通過與家長的合作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邀請家長召開家長會,采取學生與家長對話,家長與老師對話,使學生的問題在自我反省中解決,在相互討論中達成共識。這樣的親情家長會,對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德育滲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深度挖掘教材,準確定位德育滲透點
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鉆教材,德育滲透的時機不僅僅蘊含在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之中,在識字寫字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中也能夠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識字教學中,當學到“讓”這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讠”與“上”寫的一樣大,并讓學生們通過課本閱讀,來找尋課本中的“讓”字與老師寫的“讓”字有什么不同,學生紛紛發現課本中的“讓”字,左小右大,更加美觀和諧。此時,教師可進行德育滲透:“漢字想要變得美觀和諧,需要各組成部分協作搭配,不爭不搶,才能保證組成的‘讓’字美觀和諧?!睆亩甑轿覀儼嗉墝W生學習生活中,謙讓是一種美德,相互幫助合作,才能共同進步,完善協調發展德育與智育,共同推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融合德育教育理念,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掌握能力,使他們可以充分理解語文教材中文章的具體含義,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本身的道德品質及修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而促進學生們學有所長、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晁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思考與研究[J].讀寫算.2020(01)
[2]王梓力.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