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摘要:我國大力推進法治教育,提倡將法治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在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和法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課程
通過法治教育和《道德與法治》學科之間的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遵紀守法,避免學生誤入歧途。《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涵蓋了許多與法治教育相關的知識,如果教師可以將其和法治教育進行融合,就可以進一步擴大法治教育的影響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意識到法治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合法維護自身的權益。
一、教師將《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進行融合時存在的問題
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之間的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更加健康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筆者經過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在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了當前的法治教育滲透效果。
第一點就是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選擇合適的教學融合手段。比如大多數教師都是從理論知識上入手,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法律法規,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這些繁瑣性的文字毫無學習的欲望,在這種情形下,反而導致學生對于法治教育的排斥度越來越高。
第二點是教師并沒有將法治教育內容和《道德與法治》課進行有機地融合,教師往往是將這兩部分內容進行單獨講解。比如教師會將一堂課的時間進行劃分,前半節課為學生講解教材上面的內容,后半節課則為學生講解一些法治教育的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沒有進一步彰顯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也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法治教育與生活之間的實際聯系,從而導致學生仍然沒有較強的法律知識運用意識。
第三點是教師的融合力度不夠大。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會研究《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及法治教育中涵蓋的實際內容,并且結合一些相似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關注自己的教學內容是否完整,沒有在意學生是否徹底理解了這些法律觀念,也沒有分析學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他們對于法治教育的重視度不夠高,在學習之后也無法有效地運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身的權利,影響了當前的教育成效。
二、如何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選擇趣味融合形式,增強學生認可度
之前一些教師只是從理論的角度論述法治教育以及《道德與法治》學科之間的共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導致小學生對教學沒有任何的期待感。因此,為了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更具趣味的融合形式,增強學生對法治教育的接受度。比如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不要直接為學生講述法治教育中涵蓋的理論性知識,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師可以提前提煉法治教育中涵蓋的一些理論性知識,然后將其融入視頻、音頻或者是圖片之中,讓學生能夠被這些生動的畫面性內容吸引,有主動探究的欲望。
(二)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深化學生認知
某些教師在將《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融合時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比如他們認為這一教育的融合,就是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知識。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教學的“量”,忽視了教學的“質”。雖然教師講解了大量的法律理論性知識,但是學生對于這些知識不一定存在較強的認可度,甚至無法產生較強的感觸,所以學生的法律意識仍然沒有辦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將《道德與法治》課以及法治教育進行融合的階段,教師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能夠耳濡目染,接觸到更多的法治教育內容。
(三)注重法律實例教學,引導學生活學活用
將法治教育和《道德與法治》學科進行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擴大法治教育的影響力,讓學生能夠學習正確的觀念,改變錯誤理念。因此,在當前的融合階段,教師不能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滲入上,應該要進行法律實例教學,讓學生能夠學會活學活用。比如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引入法治教育中的一些真實案例,讓學生進一步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法治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予以重視,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和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讓其學會合法捍衛自己的權益。同時,為了提升當前的融合效果,教師也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融合體系,從不同的角度滲透法治教育內容,擴大法治教育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話題 小學“法治專冊”教學談[J].中小學德育,2021(10):40.
[2]李蔚昕,劉新.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關鍵能力的重要性及培養策略——以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例[J].遼寧教育,2021(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