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寫作期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還應該融入更為生活化的引導教學。所謂寫作來源于生活便是如此,在小學寫作啟蒙階段,只有根據真情實感,切身實地的融入自己的所看所想,才能真正的將寫作這門功課運用的如魚得水。本文就開展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人教版
在小學階段,語文作文的教學一直是個重要教研重點。與語文其他教學方式不同的是,作文教學更抽象化,很難根據一個定量的標準去模式化,只能根據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并結合學生的作文內容反饋,一步步調整。作文教學一直是個潛移默化的教學,生活化作文教學更是如此。它不僅要求學生擁有更豁達的心態,擁有更細心的感受,還要時刻將自身的感官與周圍的景象相結合,通過用心體會記錄下瞬間的情緒和心境。同時對于學生而言,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就像教師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發現新世界的窗戶,他們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語文作文寫作的新方式和新靈感,也能通過生活化的視角開發自己的想象和感知。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作文教學無關緊要,只是一種基于閱讀量之上的自然而然的過程,認為培養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應該順其自然,任由學生根據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進行創作。其實不然,在作文寫作中,想象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應該奉行的法則和教條。在寫作過程中,表達技巧同樣不遜色于想象力,如果說想象力決定整篇文章的寫作基調,那么表達技巧就是為立意如虎添翼的過程。只有學會充分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才思泉涌,下筆如有神助。
部分教師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奉行公式化的教學標準,要按照統一的模式去生產,一篇優秀的作文就應當有標準答案。其實不然,對于小學生而言,作文就是一個口語化和生活化的表達過程,要讓學生腳踏實地根據客觀事實進行描述,通過寫作創造出并一個窺探真實世界的鏡像。在這個鏡像中,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真實的寫作水平,學習水平,認知水平和理解水平,更是學生與真實生活交流的步驟。
二、探究開展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走進生活,發現生活的細微之處
對于教師而言,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應該是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作文教學,理當應把生活化的視角和口吻作為表達的常態。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角色,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根據生活中發生的不起眼的一景一物或者微不足道的小事,進行來龍去脈的剖析和探究。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對一件事物的總體印象作為開頭,設置懸念,形成反差或者開門見山的效果。緊接著探究的過程就是逐步接近事物本身的真相的過程,不僅可以體現到學生對這件事物的邏輯思維和切身體會,更是闡述自己鮮明觀點和邏輯理念的過程。到最后從這件事物中學到的道理或領略到的真實感受,可以作為作文的結尾,與開頭相呼應或進行升華。因此,作文與生活一樣,處處充滿不言而喻的細節。
例如,在進行事件敘述的過程中,比如春游或者爬山。教師可以讓學生學會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自己寄托在萬事萬物中,以己身觀眾生。通過雙眼看到鳥語花香,潮來潮去,繼而用內心去思考其中隱含的規律,可能是某一種節氣,又可能是一種其他的自然現象或天氣。讓學生學會用心思考萬事萬物背后的真諦,最后通過大腦進行總結,進行理性分析,歸納成一篇文章的大體結構,不斷往結構中補充生活化的細節和經歷過程中的感受和感想。
2.2接近生活,養成記錄生活的寫作習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寫作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根據各種晦澀難懂的名人名言進行提煉總結,各抒己見;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根據各種新聞熱點,對于時事政治發表議論;意味著他們不需要面對試卷背面的長達三頁的寫作框。也就是說,他們擁有更多自由表達對生活和世界看法和理解,這種表達過程不受限制,不受約束,甚至在寫作初期擁有無限跑題的自由。而當他們真正對寫作感興趣之后,就會明白所有的寫作,不管是基于什么樣的主題,都是表達自我的過程,逐字逐句都是對生活的見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通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學經驗,對小學生進行思維開發。
例如,在生活化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著重培養學生記日記的習慣,通過將每天遇見什么人,經歷什么事,發生了什么樣的美好或糟糕。在記日記的過程中,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逐步滲透對各種生活化的場景的穿梭,各種年齡,各種職業的角色帶入,為自己的寫作補充更加生活化的場景和視角。
結束語
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堂教學寫作中,往往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很容易對作文題目產生刻板印象,從而限制自身寫作范圍。生活化教學的作文教學,不僅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微鏡頭,運用到寫作之中。
參考文獻:
[1]羅遠望. 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 散文百家,2019(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