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數學學科是思維的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生的好奇心,關注學生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養成,改善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探究。教師可以使用問題驅動形式的教學,構建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的課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數學思考機會,營造充滿質疑的課堂氛圍,挖掘出學生的思維潛能。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驅動;教學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齡階段,而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灌輸式的教育,而是要結合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認識,采取問題驅動形式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活動中來,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更高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成長。
一、立足知識,關注學生
知識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是學習的階段性結果,而發展學生的潛能則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問題驅動活動,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探究數學,讓學生可以借助于問題的解決來認識數學、學會數學學習,從而讓數學問題方式出更大的價值。
比如,在教學《電話計費問題》的過程中,筆者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然后給學生提供了從網絡上搜集到的兩種移動計費方式,讓學生以此來進行下面的問題:如果讓你憑借直覺選擇,你會選擇哪一種計費的方式?你可以使用包含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出這兩種計費方式嗎?如果你每個月的通話時間是已經固定了的,那么你會怎樣來選擇計費方式?在選擇的過程中,你主要考慮哪一方面的因素?如果讓你來根據自己家長的實際情況進行計費方案的制定,你會怎樣設計?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從研究、討論、設想等多個角度去進行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立足主體,強化主導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并且加強對學生的科學引導,為學生的數學深度探究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務,讓學生可以獲得更高的學習質量。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問題驅動活動中的研究環節,結合學生的需要,用恰當的方式介入進去,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在教學《平行線的判定》的過程中,筆者使用了幾何畫板來進行教學。首先使用幾何畫板給學生展示了兩條看起來是平行著的直線,之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兩條直線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大部分都認為兩條直線之間是平行著的。于是,筆者接著操作幾何畫板,讓兩條直線之間無限延伸,過了幾秒之后,學生就發現兩條直線之間出現了相交的趨勢,從而引起學生對關鍵問題的質疑。這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僅僅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觀察和分析的主體仍然是學生,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潛能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立足結果,關注過程
在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探究過程做出一定的結論性闡述,從而讓學生養成科學的探索意識。但是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對問題的討論結果并不意味著學生真正的綜合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得出結論的過程,發現學生思維上的不足以及閃光點,從而使學生可以真正地從問題探索中有所收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比如,在教學《電話計費問題》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而有的學生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會專注考慮一種情況,有的學生則會思考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景,對此,筆者讓學生在思考完成之后將自己的結論在小組內公布出來,并且發現自己和其他人的方案之間存在著什么不足,想一想哪一種方案設計的更加合理或者具有普遍應用性,進而提升學生思考的效果。
四、多元評價,關注個性
在現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存在著以結果為單一評測標準來評估學生的問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要以及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性,導致了教學評價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對此,為了讓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效果能夠更大限度的展示出來,教師應當形成多元評價的意識,并且強調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讓學生樂意在問題探索的過程中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理解。
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自我反思,讓學生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參加到教學評價活動中來,分享自己對于課堂的認識,反思自己還存在著的不足,進而讓學生可以在不斷地反思過程中逐漸養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習慣。
結語: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從以形象思維為主要認知方式過渡為以邏輯思維為主要認知方式的年齡階段上,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是展開數學教育的黃金時期。因此,結合學生好奇心旺盛的年齡特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用基于學生認知發展需求的問題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讓數學教育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沈婭. 初中數學問題驅動式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8.
[2]謝小芬. 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