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飛
摘要:贊科夫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在小學這一基礎教育階段,因為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所以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本文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展開論述,以期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學習興趣;激發策略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的開端,利用此階段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學的基礎,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小學數學教育一直是教師的難點,小學生大多調皮,愛玩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習成績弱,學習習慣差。尤其小學數學中相對較難的應用題,許多學生在前期教師上課時開小差,對解題思路和相應題型完全一概不知。如此,小學生無法在應用題方面取得好的成效,對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度。下面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活學生學習興趣進行闡述。
1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存問題
1.1忽視學生的做題質量
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的遺留弊病,以學生反復刷題的學習方法來達到成績的提高,這樣做并不利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取得長足發展。數學學科知識偏抽象性、嚴謹性,很多概念的專業術語對小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教師也不重視將概念轉化為一種形象生動的口語化語言進行講解,學生對概念處在一知半解的情況,后期做題時會阻礙學生數學思維的合理性發揮。部分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應用題后,可能還不了解應用題是什么,只知道有好幾行字數格式的題目就是應用題。小學數學應用題通常分為兩類:只用加、減、乘、除一步運算進行解答的是簡單應用題;需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進行解答的是復合應用題。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前應該向學生講明應用題分類內容,讓學生針對應用題板塊制定較為明確的學習任務,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把握正確的方向。
1.2應用題講解方法不理想
在實際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往往受陳舊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對學生進行傳統、單一、滯后的“一言堂”講學,這就使得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時,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一些學生不能理解題干內容,不能有效挖掘應用題中的信息,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找不到任何解題思路。長此以往,學生學習壓力變得越來越大,根本無法消化應用題知識。另外,應用題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其數學內涵是用語言文字表述的。如果學生不能從這些文字中厘清相應的數學關系,就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趨于局限化、偏激化,從而無法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2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
2.1教師應注意開放式教學方法
在數學應用題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是否增加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小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是否促進了自己的發展。所以在教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不要只注重解題的思路和正確的結果,同時應注重開放式的教學方法。雖然在數學應用題的答案中,最后一個答案只有一個,但解題思路不止一個,思路是完全開放的,小學數學教師應使小學生對此具有獨特的認知。在實際生活中,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可以用數學思想來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開放式教學方法與內容相結合,為小學生建立更具發散性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在采用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所有小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讓每個小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需要老師耐心地引導小學生,讓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相關的答案應用,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最終找到多種方法,完成小學生的學習后,教師還應該對自己的思路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但是要明白,沒有“最佳方法”或“最佳解決方案”,只要學生的想法是合理的,并能夠得出正確答案,教師就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
2.2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小學數學應用題往往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關聯,因而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教學素材,拉近應用題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并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確保應用題的形象性與生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應用題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但其內容往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偏離。因此,教師可以對應用題的題目進行適當的改編,使題目的形式更加豐富,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飽含興趣地解決問題。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五年級三班的學生秋游去爬山,登山的時候用了2小時,下山時候的速度與上山時候的速度比為3∶2。那么,學生下山的時候用了多長時間?”由于學生基本都爬過山,這樣的應用題會促使他們積極地進行思考,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指導作用,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核心素養。
2.3優化教學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應當盡快轉變教學思想,真正做到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而優化教學評價就是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的重要部分。教師樹立先進的教學評價觀應當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而非以答案的正誤定輸贏。同時,每一個學生都是處在動態發展中的個體,學生的數學水平是在不斷地變化中的,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體現出的進步或退步,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突破,教師應當給予及時的鼓勵。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還應當體現出個性化特征,對于全班學生的評價不可千篇一律,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班級中受到教師重視的一分子,關注并及時指出學生在應用題解題過程中呈現出的長處或薄弱之處。
3結束語:
綜上,數學向來是學習的難點,學生面對數學總帶有敬畏之心,不敢輕易靠近。學習數學需要學生有正確的意識,產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保持對數學學科的積極性。在困難與失敗之中尋找刺激,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感,成就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掌握理性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對應用題知識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斌.淺析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讀寫算,2020(5).
[2]王華英.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0(43).
[3]康蕾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