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霞
摘要: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各種學科基礎知識教學以及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于學科建立興趣,使學生后續的學習過程更加順利。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小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寫作的基礎,但是在他們寫作的內容中,會發現整體的結果相對比較枯燥單一,寫作的結構也會比較相似,學生的寫作思路難以得到順利的開拓和發展,影響到了寫作結果。本文對此進行分析,首先了解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分析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更加順利地提高小學高年級的整體寫作水平,保障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隨堂習作教學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寫作能力反映出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也能夠使學生自我的感受得到表達,這本身就是小學中語文課程開展習作教學主要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會影響到學生習作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體現出多樣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對其加以解決,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對課堂習作教學的質量進行關注和重視,結合實際情況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提高。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及策略進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創新度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習作結構基本上都是統一的,很多規定的都是三段式寫作的模式,也就是說開頭、結尾和過程的模式,在教學時的教學內容是要讓學生開篇點題,在結尾時升華文章的主旨,使整體的習作結構大大的受到了限制和影響。很多高年級的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產生的作品結構體現出明顯的相似性,難以按照學生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進行發揮,使學生整體寫作的創作效果創新度極為缺乏,對于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種僅僅按照教材的要求來對學生進行任務訓練的模式,體現出了明顯的問題,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學習的興趣,他們寫作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習作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
其次,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太過于單調。小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在他們的腦海中積累了一定的好詞好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習作命題時可能太過于模式化,導致整個命題的靈魂比較缺乏,太過于單調,使學生寫作的內容比較一致,限制了學生寫作靈感的產生和應用,讓學生在習作時的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打擊。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習作的創新效果
小學語文高年級階段在習作時的要求,絕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流暢清晰地寫出自己的寫作意圖,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要求學生寫高質量的作文,這種作文主要是表現在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體驗還有反饋方面。在小學高年級的高分作文,通常都表現出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這就表示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要從作文方面獲得高分,就需要善于觀察生活,同時教師也需要對這種能力進行培養,才能夠讓學生更加善于描寫事物,使學生呈現出的作文內容更具真實情感。比如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帶來幾盆不同的植物,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去觀察這些植物,包括植物的顏色、形態以及植物葉片的大小和植物的花卉特征,可以讓學生去聞植物的味道,也可以讓學生摸植物的感覺,從全方位去觀察植物,獲得更多的感受之后,教師可以普及給學生這些植物各自具有怎樣的作用,以及用在怎樣的情況下。在此之后布置相應的習作作業,讓學生將自己課堂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描述,使學生對植物的理解情況在文章中得到展現,并通過不斷的強化練習,使學生更加善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夠記錄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樣的方式就給習作教學融入了更多的創新效果,讓學生寫作出的內容更加生動、靈活、形象,能夠帶給人獨特的感受。
(二)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習作和閱讀存在緊密的關聯性,通過閱讀書籍,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拓,思維得到了擴散,也讓學生獲得了不一樣的感受,使學生感受到了其他人在對事物進行記錄和描述的過程中,是使用怎樣的方式。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到了不同作家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時可以使用的優美的語言,積累了各種寫作的素材,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作者在寫作時的功底,讓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比如說,在人教版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們去閱讀名著《西游記》,設計名著導讀的具體教學環節,讓學生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接觸到《西游記》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更高,也可以通過閱讀名著中的內容,感受到作者在創作這些人物形象時采取的是怎樣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更強。在閱讀之后,讓學生寫下讀后感對自己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具體感受,通過詳細的描述保證習作的質量,積累習作的素材,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三)拓展學生的習作視野
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些語文的知識,也對事物產生了基本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隨堂習作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提供習作的主題,比如說設置雪景的主題。那么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搜集各種各樣關于雪景的圖片和景象,使學生對這些景象產生更多的了解,學生可能會通過行走在雪地上的感覺和雪地中的景象,來表達出他們對于雪景的理解,讓學生的習作視野更加開拓,讓習作更具靈魂[1]。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尋找更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保障教學的成效,提高習作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菊軍.小學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251-252.
[2]吳瑩.生活素材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78.
[3]樂秀菊. 小學語文第三學段習作范例研究[D].西南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