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霞 岳紅秀 閆慧珍 常玉蘭
摘要: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的好處。當新世紀拉開帷幕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孩子去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儲備,不斷提升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掘,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的需要和挑戰,無疑是最佳,也是唯一路徑。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指導;閱讀方法
一、小學生閱讀現狀
全國各中小學倡導閱讀,但很多學校依然存在閱讀面狹窄,閱讀內容較為單一,仍以教科書和教輔資料閱讀為主的問題。我校學生多以城鄉結合為主,因此課外閱讀更是任重而道遠。
1.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還不濃
許多學生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進行課外閱讀的。偶爾讀讀課外書的孩子占到將近一半的比例。如果讓他們在電視與課外書籍之間選擇,他們大多數會選擇前者。
2.適合學生讀的好書并不多
我校家長多為周邊做各類生意的居民,自身素質并不高,無法在課外閱讀方面對孩子進行有益的引導。家中藏書在50冊以下的占了60%。家長普遍反映,并不了解孩子們適合讀哪些書,平常多由孩子任意選擇,因此,漫畫類書籍成了孩子們的首選;或者為應試需要,家長為孩子購買各類作文書籍。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3.閱讀指導還較薄弱
老師們忙于教學課內知識,用于課外閱讀指導的時間并不多。現在,每周一節閱讀課已進入課表,但如何有效利用課堂進行卓有成效的閱讀策略的教學還需要不斷摸索,各種導讀課、閱讀匯報課、欣賞課正在摸索中形成自我的更有效的模式。
為盡快改善孩子們的閱讀現狀,我們小學在創辦“書香校園”特色的指引下,探討課外閱讀,采取了許多措施,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讀書活動,就如何引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二、閱讀的有效途徑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愿意讀書,樂于讀書,教室里張貼讀書的名言警句,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組織語文老師講名人讀書的故事和方法,如魯迅強調博覽群書、列寧怎樣提高閱讀速度、李澤厚的泛覽與精讀和徐特立讀書由少到多等;還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激趣,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如學了《我愿你是我女兒》,向學生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了《普羅米修斯》,可以推薦《古希臘神話》學了葉圣陶爺爺的文章,推薦《稻草人》等,他們就饒有興趣的去“書的海洋世界”中遨游,汲取知識的營養。
(二)營造書香氛圍,讓學生享受閱讀
閱讀是需要一個好的場所,一個好的氛圍的。營造書香氣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建立班級圖書角,為學生閱讀提供豐富的資源。這是一個老辦法,但它常用常新。圖書角的書籍可由三個部分組成:學校的圖書,家委會成員購買的圖書,還有學生自我捐贈的圖書。學生帶書來,可以開展1=50的大閱讀活動,讓書籍充分流動起來,好書共分享。當然,圖書角應該不只是一個擺滿書籍的書柜,要讓學生沉迷于其中,還需花點心思。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裝飾書柜,讓書柜在孩子們的手中變得可愛,變得更有書香韻味,成為學生真正的樂園。有了圖書角,還要建立規范的借閱制度,有班級專用借閱本。倡導課間、中休進行借閱,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的休閑方式。
2.課外讀物引導。小學生辨識能力有限,不能純靠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如鼓勵學生多讀古代經典著作、現代兒童文學,還有歷史、地理、科幻等方面讀物,拓展孩子們的閱讀范圍,改善孩子們的知識結構。
3.創立“讀書心語”欄。在“讀書心語”欄里,貼出班上一些優秀的親子共讀卡分享,并每周更新。親子共讀卡里,有孩子們和家長的讀書感想交流。還有好書推薦,學生動手制作好書推薦手抄報。
4.在班級黑板報中我還獨創性地開辟出了一個繪本角。讓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在讀了一些有趣的繪本,如《金魚的日記》、《蚯蚓的日記》之后,自己動手制作小型的繪本書籍,封面設計、繪圖、文字編寫各有分工。從實踐效果來看,學生對這一活動興趣很濃,小小作家當得煞有介事,初步體會到了寫作的成就感,既可以讓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運用,又可以更進一步促進閱讀。
(三)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樂于閱讀
1.進行“詩詞誦讀”
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詩詞便是其中的一大瑰寶。每天早上安排帶讀小老師進行晨前古詩誦讀,有時,還可帶到室外,面對山水,當一回小詩人,搖頭晃腦品誦一番,充分領略中華詩詞文化的魅力。
2.堅持“課前三分鐘”活動
這是一個展示的舞臺,故事會、美文朗誦、讀書分享交替進行,每組輪流上臺展示。學生在課外書里有了一點收獲后,是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的,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而這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正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平臺,使每個人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四)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
閱讀方法直接影響到閱讀質量。教師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合理運用朗讀、默讀、速度、精度等方法閱讀課外讀物,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學會摘抄好詞佳句、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等讀書方法,老師也可以依據閱讀層級來對我們的學生進行不同的閱讀策略,如復述、整合等,指導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讀書是一個長期的旅途。我們要想研究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策略,小學生的閱讀書籍的熱情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課外閱讀之前的引導,閱讀之后的交流和感受,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做到尊重我們的學生,積極地為他們的課外閱讀策略進行指導與研究。還要注重評優,多多給我們的學生鼓勵,精神上的還有物質上的都可以。
讀書不是一次孩子們一個人的寂寞旅行,親子共讀,師生共讀,有交流,有分享,有碰撞,讓書香在我們的帶動和引導下,在一個個家庭,在我們的校園里彌漫,氤氳和諧,歷久彌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蘇霍姆林斯基 《給老師的建議》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4.
[3]史建國《新課程背景下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