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娟娟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成為改革的新方向。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對小學生德育進行綜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法律意識、道德素養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對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意義進行探究,進而提出具體的策略,希望對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我國是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作為公民就要知法懂法,做到不犯法,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新一代的國家主人,就更要積極進行法制教育,因此積極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成為重中之重。不能讓這門課程的設置形同虛設,要讓這門課程設置的有意義,讓學生多多接觸和了解到我國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要遵守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由于小學生缺乏社會閱歷,沒有經歷過社會上的人心險惡,所以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在遭受不法侵害時,往往不能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進行自我保護。同時對于道德與法治認識比較膚淺,對于一些法律專業術語和常識不能做到深刻的認識,因此教師有必要運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對于學生的教導,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促使學生知法懂法,能夠合理應用法律這門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真正能夠將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樹立法治觀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于這門課程的認識和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現代教學模式多樣化,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通過豐富的畫面和音頻效果,積極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促進小學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例如,《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向學生講解近代中國所遭受的苦難,提高學生振興中華民族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結合教材進行優化整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達到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的。
2.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德樹人,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從根本上重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才能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具體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改革的需要,積極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設計合理的內容,采取科學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可以采取視頻講解和圖片展示的方式進行教學,豐富教學的內容。同時還可以加入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加體驗的同時,感悟道德與法治,提高認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探訪古代文明》一課中,教師可以使用微課中的動態顯示功能,可以充分的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現實可控型操作,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會更加快速有效。
3.聯系實際,提高認知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提高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熟悉,在生活場景中感悟道德與法治,這樣學生才能夠認識的更加深刻,不斷加強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水平。教師要積極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引入到實際生活中,可以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真真切切的感受道德與法治的觀念,用心去體驗,在實際行動中踐行道德與法治的觀念,有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安全記心上》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在面對地震時,第一時間應該做什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研究,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整體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對于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提高依法治國水平,促進公民知法懂法守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對課堂生活化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從而有效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珍.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出禮儀之花[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55-95.
[2]崔亞利.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探索[J].中國教師,2019(0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