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清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家對屬于上層建筑的教育事業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生物這一學科作為與大自然以及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初中時期的生物知識雖然難度較低,但是對發展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有著積極作用,所以初中生物教師絕不能只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以及探究能力,提高其生物思維。而活動教學這一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可以利用活動教學的方法,改變以往枯燥嚴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促進其生物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主要談活動教學在初中生物學教學實踐探究,并給出合適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初中生物教師的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活動教學;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初中以前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生物課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對其來說有著一定的難度。所以,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需求去設計教學方案,減少學生對于新科目的恐懼和抵觸情緒。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生物教師還應該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發揮自主能動性的空間,引導和鼓勵學生對生物知識去思考和探究。而活動教學能夠最大程度完成以上要求,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其探究欲望和學習的興趣,進而加強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活動教學的含義
所謂"活動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將教學目標融合進活動式的教學中,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課本中所講述的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其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提升其自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應當注意的是生物教師在設計活動教學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以及教學的目標,確保教學內容能夠與活動內容完美結合,真正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生物教學采取活動教學的意義
在初中所有學科中,生物是與學生的生活以及大自然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為了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實驗探究是必須要有的教學環節。但是以往的實驗探究往往是教師演示的較多,而學生真正參與體驗的機會少,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差,不符合國家對培養新時代人才的要求。而活動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感,使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課本中的生物知識,加深對相關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探究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生物思維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對其未來的學習以及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三、活動教學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充分利用身邊資源
活動教學與以往的教學相比更加有趣生動,打破了以往嚴肅、枯燥的課堂模式,能夠更大程度上解放學生的個性,發展其生物思維,使其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此外,在活動教學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更加明白生物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活動教學時應該注重對身邊資源的充分利用,讓活動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形形色色的生物》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了幾個小任務,讓學生到校內或是公園里去選擇動物或是植物進行調查,并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學常識判斷是何種動物和植物。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搜尋關于顯微鏡的實驗或者視頻,讓學生在網上資料的幫助下對植物的結構以及下節課的知識有所了解,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以往的生物課堂中,教師一般處于主導地位,其次是教材、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較少。所以,想要提高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更對自主探究的空間。比如,在學習《植物的生殖方式》時,學生很難依靠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理解植物是如何生殖的。所以,生物教師應該為學生創建活動和實踐的機會,但是在此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講清楚幾種常見的植物生殖方式,讓學生選擇最易于操作和觀察的去實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嫁接的相關知識去找尋自己認為合適的小植物進行嫁接實驗,然后每天為嫁接的植物澆水,并確保其能夠進行足夠的光合作用,觀察和記錄植物的成長,20天后匯報嫁接結果。
(三)重視活動的展示環節
雖然有一部分生物教師受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開展了活動教學,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并沒有對活動式教學的效果并不佳。所謂活動教學并不是學生參與活動就萬事大吉,而是要保證學生完成活動探究的質量,避免活動教學停留在表面。所以,所以,初中的生物教師在開展活動教時,應該注重學生的活動展示環節,以了解學生的活動探索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活動表現作出評估,從而調動學生參加活動教學的積極性,并鼓勵其良性競爭。例如,在教學《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預知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活動,讓學生運用互聯網和周圍的案例研究三個以上的例子,比如"垃圾""空氣污染""污水亂排"等活動對周圍微生物環境的負面影響。
(四)結合活動教學與課堂實踐
在班級的生物實踐課程中,教師并不能兼顧所有的學生,這也就導致了課堂實踐或者探究的質量較低,對學習的效果有著消極影響。利用活動式教學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重要作用,激發其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對此,生物教師可以將活動教學與課堂上的實踐相結合。比如,在了解植物種子的相關探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實驗要用的種子,讓學生自主觀察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差異,鼓勵學生在課后根據課本上的知識,以及互聯網上的資料進行自主探索。這種將課堂實踐帶到課后的方法,不僅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生物知識,還能在活動探究的過程中產生對生物探究的興趣,進而提升其動手實踐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與以往的生物課堂相比,活動教學更傾向于實踐和探究,能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并鍛煉實踐探究能力。這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符合我國的教育要求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形成,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殷芳.初中生物活動化教學實踐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1(30):51-52.
[2]張新梅.初中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探討[J].智力,2021(21):139-140.
[3]張權.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1(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