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英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語文學習思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閱讀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能理解語文文章背后的核心內涵,對學生的語文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基礎,探究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案,針對當下語文教育存在的現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培養良好的語文基礎,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展開各項科目的學習,對學生的成績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中的必備技能,當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準確的了解書中的語言文字,對學生的語文水平發展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從而提生學生的語文表達技巧,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質的飛躍。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理解和鞏固課上所學知識
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建立良好的閱讀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生只有讀懂課堂上教學的內容,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對文章的框架進行梳理,使學生在閱讀當中能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加深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聯系。同時閱讀能力是學生練習寫作表達的基礎,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良好的學習基礎和知識體系,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無法正確對課本上存在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擴展延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充實的理解課堂上所傳授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展開文章閱讀和寫作,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鍛煉。
(二)提高語文表達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正確掌握并理解教師所傳授的核心內容,加深學生自身的語文修養。隨著年紀的增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面臨更長的句子以及更復雜的文章,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基礎,能夠幫助學生針對課本當中存在的語句進行合理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加迅速的進入語文學習的環境當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能夠對語文文章進行充分的思考,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良好的鍛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更加深入的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在課堂當中所學到的知識得以有效的施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科目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語文文章的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看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
例如,在教學《師生》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語文課文的研讀,從而使學生在討論當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語文課本背后存在的內涵,加深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規范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能夠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探索,激發自身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以更加端正的態度面對語文閱讀。
(二)營造寬松的閱讀環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使用過于嚴肅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環境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閱讀來說至關重要,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進行語文閱讀,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融入到閱讀的環境當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舒適的閱讀課堂,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能與文章產生共情,從而加強學生與文章之間的關聯性。
例如,在教學《明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課堂氛圍,學生在與課文相關的學習環境下,能夠有效地理解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內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訓練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加深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
(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在語文閱讀中,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但由于小學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難以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嚴重下降,從而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傳授學生正確閱讀技巧,能夠幫助學生跳脫出傳統的思維進行語文閱讀,使學生更加多元化的對知識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民族之花》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內容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圍繞課本進行有層次感的研讀,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更能體會到文章背后的思想感情。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能夠正確掌握語文閱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極大的幫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閱讀能力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探尋良好的語文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正確的學習態度下進行多方位的人研讀,使學生能夠更加透徹的理解語文科目中存在的核心思想。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興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參考文獻:
[1]張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才智,2018(32):99.
[2]毛杜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讀寫算,2018(32):225.
[3]翟文梅.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黑河教育,2018(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