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常見現象是教師過于重視小學生對于寫作技巧的學習,而普遍地忽視對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引領,直接導致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接觸作文時往往會出現“過度參考”相關范文的現象——內容相似度過高,沒有想象和思維能力運用的實質性體現。有鑒于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新課程教學改革所提出的精神和要求,高度重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探究
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作文教學,進而充分了解和掌握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和積極性,并通過開放式作文訓練有目的地拓展學生的創作思維,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賞鑒經典文章,養成摘錄優美文段素材的積累習慣,從諸多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體會寫作的樂趣,通過創作表述自己的思想、闡明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情緒,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寫作對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注重寫作訓練,忽視培養寫作興趣
縱然新課標明確提出了應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然而在目前小學實際作文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依然沿用過去較為滯后的教學方式,將寫作訓練格式化、技能化,注重教授學生寫作文法與技巧,忽略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寫作潛力的發掘。
(二)過分強調作文的思想性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過于強化作文的教育功能和思想意義,要求學生的作文一定體現一個主題深遠的中心思想,忽略了小學生身心發育規律及思維發展的特點。過高的要求只會讓學生寫作時生搬硬湊范文、說大話,使學生對格式化的作文滋生抵觸情緒。
(三)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文是學生主觀思想感受的一種外放。然而在現階段的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格外看重作文評價,而忽略了學生在作文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寫作只是為了取得高分或是得到教師的表揚,而不是為了真正地表述自己的情感與思想,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式策略探究
(一)善于在“廣泛閱讀”下積累作文活動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的閱讀經驗十分有限,這對于寫作來說是十分具有局限性的。學生只有通過大量豐富的閱讀,才能夠在大腦中“吸納并儲備”大量的材料。同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不同的文學作品會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這種體驗能夠極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學習運用能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在頭腦中搜索相關的信息,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夠下筆如有神。
例如,在批改二年級“我的生活”的一篇作文時,教師發現這些作文內容都十分枯燥乏味,內容缺乏結構和趣味,像極了一篇篇記錄“流水賬”的日記。對此,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日常進行觀察、和學生進行談話的方式發現,班級里的學生大都缺乏閱讀的興趣,在課下除了課本和家長強制要求看的書之外,基本上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去進行閱讀。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每節課前會把自己在課下搜集整理的小故事與學生進行分享,大都是情節生動、語句優美的故事,學生十分喜歡這種文章,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向教師詢問這是什么故事書,自己想要去買相同的書看。由此可見,教師的這種課前十分鐘分享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地向學生推薦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閱讀圖書,并且逐漸加強難度,讓學生能夠去閱讀一些內容比較復雜的圖書。一個月之后教師再布置相同題目的作文,發現學生的文筆較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注重應用生活中的鮮活素材
小學語文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重視生活素材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積極意義,根據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相關內容挑選實際生活中與之貼合的素材內容。生活原本就是藝術的來源基地,教師可以依托生活中眾多有趣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寫作創作欲望,教會他們觀察生活,從中發掘可用的鮮活、有趣的素材,由于學生能切身感受,因而在寫作過程中能自如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讓作文內容飽滿而富有真情。
例如,在一次寫作環節中,教師讓學生寫一篇名為“春天的顏色”的文章,春天,花園里、學校里、公園里形形色色的花朵都盛開了,學生每天在上學的途中都能夠觀察到,在寫作時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在頭腦中搜索相關的信息。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能力將實際存在的事物進行潤色加工,更好地體現題目。
(三)善于在“日常練習”中不斷深化作文情感
“熟能生巧”,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技巧掌握和閱讀材料的積累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學生的日常練習,利用零散短暫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寫作,在不斷的練習中慢慢提高。同時,教師在讓學生練習的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練習的時間過長或者是練習的次數過于頻繁,讓學生能夠享受練習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練習,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語文作文練習產生懈怠疲倦的狀況。
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會和學生進行交談,談話內容是今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教師需要保持謙和、溫柔的態度,讓學生愿意和教師進行交談,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看與所思”,愿意與教師進行分享。之后,教師把不同學生分享的日常簡化成作文題目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選擇題目來寫一篇一百字的小短文,臨場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結合實際進行聯想。這種方式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和同伴進行分享的同時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幫助自己豐富寫作材料,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模式的革新是新課標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作文教學思路,不斷摸索與嘗試全新的作文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欲望,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提供更多形式的實現路徑。
參考文獻:
[1]楊頂元.探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
[2]劉學浩.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教育研究,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