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
摘要:燦若星漢的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文學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小學語文中年級教材中編入了一定比例的古詩詞,教師應結合核心素養培育目標開展教學,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意境、寫作風格、思想感情等的理解,陶冶美好情操,激發審美想象,豐富精神世界,引領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核心素養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引領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小學中年級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以誦讀激趣悟情,以問題引出主旨,從而全面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寫作風格、思想感情,接受美好情操的熏陶,激發審美想象,豐富精神世界,發展核心素養。
一、介紹詩人背景,領悟詩詞情感
明確主旨是古詩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領學生按照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把握作者表達的核心思想、情感、哲理等。比如,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教師在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的時候講道:“《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直接抒發思鄉之情,作者王維,字摩詰(出示材料)是唐代詩人……”在詳細介紹了作者及創作背景后,教師提問:“從作者生平和創作背景介紹中,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當時十七歲的王維在重陽節時思念遠在家鄉的親人,就用這樸素的語言表達內心情感,如果你有親人在外地,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他的思念之情嗎?”這樣的問題設計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王維創作這首詩時的心情,那濃濃的思念仿佛穿越千年的歲月,久久縈繞在學生的心頭。
二、解讀作品意蘊
古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經典詩詞中往往蘊含著別樣的情致、深刻的思想或曠達超脫的境界。對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受閱讀積累、理解能力等的影響,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障礙。對此,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解讀古詩詞意蘊入手,設計教學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通過品賞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詩時,教師結合學情設計了“讀誦詩文,初悟詩意”“想象畫面,領悟詩意”“吟誦古詩,拓展積累”幾個教學環節。在“讀誦詩文,初悟詩意”這一環節,學生大聲朗誦詩歌后,教師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們的朗讀也激發了老師的興趣,老師也來讀一讀好嗎?”由此自然而然開始示范朗讀。在教師示范朗讀、學生熟讀之后,教師又啟發道:“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我們剛剛朗讀的這首詩是一幅畫,那畫里都有什么呢?請你們來找一找吧。”學生們很快就找出了“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等景物。隨后,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詩意,教師又設計了“畫詩”“賞畫”活動,讓學生通過畫面理解詩句意思和詩歌意境,從而鍛煉形象思維能力。
三、從詩詞題材分類著手
(一)寫景抒情題材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寫景類古詩詞,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寫景類詩詞往往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教學中除了引領學生理解詩詞意思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欣賞詩詞情景交融的意境。比如,在教學劉禹錫的《望洞庭》時,教師這樣啟發學生思考:從“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句詩中,你認為作者由這樣的山水想到了什么?這句詩妙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詩人的想象如此豐富、形象,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描寫,像詩人一樣抒發對美好景色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二)送別題材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困難,親朋好友分別數載也難得相見。因此古人特別看重離別,不僅要餞別,還要在分別后寄贈詩作,遙送祝福,這催生了很多送別題材的千古名篇。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送別詩。教學《芙蓉樓送辛漸》時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品詩悟情:同學們,請你們邊讀邊想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從中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寒雨、孤山、黑夜)你能描述出你看到的情景嗎?這樣風雨交加的黑夜,望著孤零零的楚山,要和自己的好友分別了,詩人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板書:孤寂)……這樣教學讓學生在想象詩歌內容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四、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備受推崇的學習方式,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古詩詞教學的優勢,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古詩詞的詩意,交流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思維品質。比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1.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詞的?2.似醉未醉里的吳音呢喃,想象翁媼在交流什么呢?……各個小組通過合作交流,更加鮮明地總結出了吳音的特點、翁媼的親密、小兒的活潑可愛……學生們在閱讀中思考,在交流中探究、感悟,達成了探究詩意文化的目標。
五、創設與古詩詞相關的情境
每一首古詩詞都是一幅美到極致的圖畫,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結合詩詞內容,創設恰當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古詩詞情境中,更真實地感受古詩詞的感情基調。古詩詞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式很多,比如,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將古詩詞描繪的畫面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比如,在教學《山行》這首詩時,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古詩往往會用最簡練、最生動的語言表達詩意的境界。四季皆如畫(多媒體出示畫面,群山起伏,楓葉如火),同學們,請描述一下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學生發言)在晚唐的一個深秋,詩人杜牧乘馬車沿著山路上行,山上的美景令他陶醉,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山行》這首詩。(屏幕出示《山行》全詩)引領學生走入夢幻般的詩意境界……這樣創設情境,為學生感悟詩歌情感創造了條件。
六、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中年級古詩詞教學中可供挖掘的教學內容相當豐富,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把握學情變化,讓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斷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梁曉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開展策略[J].中華辭賦.2019(08)
[2]羅應蓮.詩風意蘊,飄香課堂——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淺析[J].新課程.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