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素質教育理念已深入到現代教學活動之中。其中,培養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和基礎詞匯的運用效果,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表達自身的情感價值和認知觀點,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良性發展。同時,小學是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的關鍵時期,加強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整體水平。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教學問題,影響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低年級;策略
看圖寫話是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看圖識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小學語文課本中,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本插圖內容類型多樣,內容豐富,既注重了圖片的趣味性,又考慮了學生成長和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性與針對性。看圖寫話作為寫作能力的基礎鋪墊環節,對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課前準備充分,及時引導學生,互動過程有效,考評機制科學,從而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的重要性
(一)作文教學的基礎
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寫作文,一下子讓他們寫幾百字,容易讓學生感覺不適應。而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看圖寫話教學,會讓學生逐漸習慣一些簡單的寫作,這種看圖寫話少則可能只有十幾個字,多則幾十個字。在他們習慣了這種寫話表達之后,再進行作文學習,也就不會感覺到無措,而能夠更好地投入到作文學習中。
(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人們常說小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但小學生接觸事物有限,他們能夠想象的內容也會比較有限。通過看圖寫話,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看到不同的世界,這樣會擴大學生想象的范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看圖寫話需要寫出的話與圖片的內容相符,這就需要學生對圖片內容進行合理推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讓自己寫的話與圖片之間形成邏輯關系,這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學生逐漸熟悉了看圖寫話之后,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二、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寫話興趣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對看圖寫話的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在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中,首先要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通過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例如,在《傳統節日》一課的教學中,課本上有一些與節日相關的圖片,教師可以在學生認識生字之后,給出一組春節的圖片,然后給學生講講過年的趣事和故事,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節日的歡樂,同時也會對教材中其他的節日故事產生興趣。教師也可以給出一些其他節日的圖片,然后邀請學生根據圖片講故事,再將這些故事內容寫出來,這樣學生因為對教師所講的故事有興趣,而且也喜歡傳統節日,所以會積極地參與其中。通過這樣有趣的學習經歷,學生也會對看圖寫話產生興趣,便于教師后期繼續開展教學活動。
(二)加強詞句積累背誦,提升看圖寫話能力
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強是結果,背后的詞匯量和閱讀量是過程。寫作水平的提升是日久見功夫的,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的高低,某種程度上也是好詞好句的豐富程度的具體體現,因此日常的語文教學應當把詞句的積累當作習慣,把有意識的背誦訓練貫穿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形成學生的“肌肉記憶”。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勵、引導、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記憶和背誦,充分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內容既可以是古詩,也可以是散文;既可以是寫人,也可以是寫景。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詞匯,通過背誦提升應用能力。在平時看圖寫話訓練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寫得比較好的句子勾勒出來,在班級內部進行分享。對看圖寫作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給予實物獎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把這項學習內容視為負擔。
(三)引導學生細致看圖,培養基本看圖能力
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語文學習兩大板塊,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就閱讀部分而言,讀也是鍛煉“看”的能力。廣義的閱讀,不僅是看文字還有看生活、看世界,凡是目之所及,統屬于“閱讀”的范疇。小學生雖然眼中看到的事物很廣,好奇心也非常強,但是缺乏的是注意力集中,如何讓學生在圖中讀出有效信息,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引導。
例如,在教學《村居》和《詠柳》時,兩篇內容都是反映春天的內容。教師講課前先不要讓學生急于去讀詩文。先讓學生去看插圖,告訴學生,兩幅圖都是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水墨畫。筆者認為,課本插畫所反映的意境淺薄,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在此基礎上又將豐子愷的《紙鳶》和《春天系列》的插圖在課堂上展示,課內課外插畫對比,教師引導,畫上看到的內容有風箏、有樹木、有人物,但是看不到的內容是風。風是間接表現的,通過樹枝地飛舞、風箏和線的飄動,讓學生體會到畫的幅面是有限的,但意境是深遠的,值得反復品讀。
(四)回歸日常生活實際,圖文對應進行訓練
看圖寫話訓練,圖還可以拓展成為生活中的場景,打破傳統教學觀念中的圖片作品這樣的印象。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師在看圖寫話過程中,要扮演穿針引線,啟迪思維的角色。比如,周末父母帶領學生去公園玩耍,父母拍到學生這樣一張照片——在公園當中,花壇中的花爭相開放,學生被簇擁在花朵中間,俯身輕嗅花朵的味道。然后請學生把這張照片分享在課堂上,讓學生談談在照片當中能看到哪些內容,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教師也可以自行拍一些照片進行分享,比如班級大掃除中學生們干得熱火朝天,來表達同學們努力勞動的光榮品德。通過教師的訓練,有的學生通過照片的形式來記錄家中的盆栽在開花前后的一些細微的變化,在班上口述花草的變化時,無意間也賦予了個人的感情。類似這樣的看圖寫話訓練,可以日常化訓練。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法,看圖寫話是小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水平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狠抓基礎,注意培養學生興趣,讓有限的階段性學習造福到無限的語文學習內容中去。
參考文獻:
[1]劉金玲.淺談小學語文低段寫話的教學方法[J].神州,2020(29):185.
[2]蘇珍.談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訓練的幾點嘗試[J].文存閱刊,202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