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
摘要:新課標明確了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要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包括規范行為舉止、發展科學思維、培養自信心、樹立遠大理想抱負等等。對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循序漸進地滲透德育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策略
引言
科學和人文精神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培養的孩子不僅僅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認真地鉆研教材,發揮數學學科的德育教育作用。在教學當中,將德育教育和數學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將兩者滲透進彼此,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抓住契機時刻進行德育教育,那么必然會促進德育水平的提高,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也是十分有幫助的,最終實現數學教學和德育教育的共同提升。
一、小學數學德育教育發展現狀
當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上,完全是單純的數學課堂,整節課內容緊緊圍繞數學理論知識進行展開,整節課找不到一句和德育教育有關的內容。即使教材中有涉及德育教育的內容與例題,但是在講課中也會被教師避重就輕地忽略掉,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對于德育教育沒有概念,更別提能夠從數學課堂中學習到德育知識。同時,部分教師注意到滲透德育教育的問題,但是即使這樣,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教師缺乏相應經驗,完全找不到開展方向,這就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成了表面文章。教師針對德育內容也只是進行機械的重復,只會空洞地講幾句,無法激起學生共鳴,更別提將學生帶入情感之中。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不會使學生形成深刻的認知,更不會使學生內化為自身自覺的行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緊密聯系生活,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概念較多,內容廣泛,包含了很多生活當中的知識。人們常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生活當中得到運用,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運用價值。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將德育教育的部分提取出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學習有關加減法的估算知識后,對于農村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一下生活當中的經驗,針對我們日常食用的蔬菜,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和家長交流每天采摘蔬菜的重量。學生們在進行知識的復習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父母勞作的辛苦,讓學生更好地體諒父母,尊敬父母。此外,在學習元、角、分等知識的時候,除了告訴學生相關的知識外,還要給學生進行人民幣的相關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人民幣是國家法定貨幣,是一個國家的代表,作為公民要愛護人民幣,拒絕假幣。學生通過生活和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不僅能夠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還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價值,深入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二)進行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教學是目前教育過程中較高效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班內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元素對小組成員進行分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集思廣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并培養其良好的集體意識,提高其團隊合作的協調能力。比如,在進行三年級數學上冊《測量》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布置教學任務:“請同學們測量班級教室的長度和寬度,并計算教室的周長。”在任務驅動下,各學習小組紛紛投入到了測量工作當中,兩名成員手拿著軟尺測量教室的長和寬,一名成員在筆記本上進行數據記錄,在得到數據之后,再由另外一名成員進行加減計算得到教室的周長。通過合作探究,同學們意識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養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針對學科特點,注重良好數學習慣的養成
數學具有非常大的嚴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在我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學習方式決定著我們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數學所具有的嚴密性和準確性也教導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做一個一絲不茍的人。而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而言,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地進行鍛煉,不斷地重復加深他們的印象。當然在這個嚴格鍛煉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于正確答案的掌握使他們形成對于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不向困難低頭。在四年級上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教學中,由于學生們第一次學習這么復雜的除法,對于算法的理解還不到位,所以在計算時常常出現錯誤。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做題的好習慣,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老師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比如制定錯題本,后面需要加上詳細的原因以及策略分析。通過錯題的研究,老師發現有的題很多學生都沒有掌握,于是老師還設置了一些游戲,如“大家來找茬”“滿分沖關”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提高了做題的準確率。這些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把握過程客觀評價
德育教育的開展不是僅靠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長時間的滲透,所以對于德育教育的教育過程要加強重視,對于教育成果要進行客觀的評價。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太過片面,評價的言語也太過直白,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打亂了他們思想的形成和品德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權衡各方面的影響,進行更客觀更準確的評價。
結束語
數學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發展。探索小學的數學與德育教育有效整合的策略,是站在教育的發展以及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的教育創新。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注重與當下的教育現狀的結合,根據數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滲透德育教育內容,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升,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曾國榮.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與德育教學的有效結合[J].數碼設計,2019,008(010):P.156-156.
[2]張武增.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20(3):0346-0346.
[3]蔣美云.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J].中外交流,2019,026(04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