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銀
摘要:小學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行為習慣形成的主要時期,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夠終生受益。小學生年紀小,心理變化快,對校園生活有著好奇心,教師需要實施結合學生心理和接受情況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為后續學生學習提供保證,優化教學質量。
關鍵詞:邊境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幫助邊境農村小學生養成行為習慣,需要師生長久的堅持,因此需要把此項工作看做是長期工作。教師也要為學生營造理想化學習環境,培養其優良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三觀。
一、培養邊境農村小學生認知習慣,從小事出發
教師應以認知作為前提,幫助學生養成行為習慣。在開展行動過程中,認知是依據,且要有效總結行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邊境小學教師在制定培養學生習慣的計劃中,應將品德課程與活動課程作為教學習慣培養的主陣地,通過板報和廣播平臺開展多樣化的宣傳,加強小學生道德認知。邊境農村小學生有著向師性和可塑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心理特征,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將行為守則和課堂秩序進行優化,或者把其改編為歌謠,使歌謠節奏朗朗上口,學生更加喜愛此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牢牢謹記行為規范,從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養成優良的習慣。學生小學時期是形成行為習慣的最好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學生長此以往的堅持,小學農村教師要及時的幫助學生更改不良行為。家長和教師要多加的溝通,家長通過監督扼殺學生不良行為習慣,推動學生終身發展。養成行為習慣應從小事出發,教師要從生活和學習中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確保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邊境農村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禮貌用語,同時讓學生懂得如何在實際中使用。當見到教師要及時向教師問候,見到同學要及時和同學打招呼,進到家里的客人要及時向客人說,你好。若是影響到別人,要及時說對不起。在感謝別人時,要及時的說謝謝,也要對長輩應用尊稱,為學生明確講解的內容,便于學生能夠把握相關知識。
二、家庭教育角度開展養成習慣有效措施
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港灣,同時也是人們無法磨滅的記憶場所。學生在兒童時期,家人的責罵和鼓舞均會影響到學生,兩種方式均是引導,但卻有好有壞,由此可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若是邊境農村孩子缺少家庭教育,則是今后成長路上的缺憾。我國教育快速發展,邊境的農村父母也逐漸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可從學習品德、家庭環境氛圍上培養學生習慣。家庭成員要認識到民主氛圍的作用,為學生構建溫馨的人際關系。我國家庭中,在父母看來,孩子是私有物品,家長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做主,但是此種心理忽視學生的想法和感受,若是孩子在壓抑家庭生活,則可能會有扭曲心理出現,無法養成積極心態,家長應把孩子看做個體,正確的對待,尊重孩子,詢問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夠依靠父母把家庭當做港灣,父母也要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我國優秀的傳統品德包括愛護兄妹、尊老愛幼,此些品德也影響著家庭氛圍的形成。家庭成員間有著優秀的品質,相親相愛便能夠影響孩子,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各家庭維持良好秩序,幫助學生養成生活習慣,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家長也要遵紀守法,成為學生的榜樣,不可產生負面影響。學校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也有著作用和感染力,有利于教師開展行為習慣教育。
三、社會教育角度開展養成習慣有效措施
社會作為人們生活的環境,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想價值。小學生年級小,對世界有著好奇心理,容易被社會環境影響。邊境農村區域偏僻且危險,學生難以養成好的習慣,甚至在學校周圍有ktv和網吧,此些娛樂場所不利于學生養成行為習慣。邊境農村管理部門要宣傳先進理念,打破農村迷信,有利于養成先進思想。構建理想化的社會環境,讓學生能夠改變不良習慣,避免形成不良文化,有利于小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1]。
四、加強行為習慣訓練,開展考核評估
教師要肯定學生的良好行為,在讓學生養成早晚刷牙習慣的過程中,若是學生堅持做到,則教師要嘗試鼓舞學生小紅花,如果學生未做到,則無任何獎勵,學生累積十朵紅花,便能夠換五角星一顆。當累積十顆五角星,便能夠滿足學生的一個要求,鼓舞學生在養成自身行為習慣時,也要檢查自我行為。學生通過如此循環的訓練,能夠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學校在讓學生養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將開學的第一個月定為訓練月,教師要根據要求強化訓練學生的行為習慣,結合學生的特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教師在日常培養學生習慣的過程中,班干部也要加強巡查工作,教師在墻面要制定評比欄,評比學生的安全、衛生、紀律和學習態度,開展日行檢查,同時也要進行評比。黨學生發現問題需要糾正出現的問題,粘貼小花鼓舞學生,讓學生做好周總結和月總結,養成行為習慣。學生也可通過評比欄正視自己的行為,通過對比和反思回顧自己的行為,積極學習他人的優點,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省,樹立正確認知,改變不良習慣[2]。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教育行為應是復雜性工作,有著困難性。為解決邊境農村小學生不良行為,需要教師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糾正小學生不良行為,提升小學生素質,養成優良習慣。
參考文獻:
[1]王彩霞.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之我見[J].新課程,2020(08):199.
[2]王晴怡.淺談生活教育思想對家園共育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指導[J].才智,202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