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意
摘要: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和生活態度。如此,他們才能以更多的精力迎接學習和生活,身心的健康與發展,對學生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文章著重論述了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意義和策略,以便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
前言:
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一個關鍵時期,對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極為敏感,導致思想觀念的偏差,容易出現身心不健康的行為。另外,大學生面對較大的就業壓力,感到緊張、焦慮,在此情況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隨之產生。為使學生走出困境,培養學生健康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培養高素質健康人才的目的。
一、積極心理應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格品質
一般而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樹立遠大理想,不怕失敗,勇于面對挑戰。困苦的時候,要勇于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并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與他人公平交流,和諧相處。應用積極心理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正能量,注重揚長避短,自我提高,鼓勵學生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遇到困難時,以樂觀的態度去應對。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品質,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相一致。
(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造能力是一種全新的素質。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創新能力作為一種評價指標。具有這一能力的應聘者更容易得到企業的青睞,在就業競爭中更具優勢,因此,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對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實際上,大多數的創新能力是通過后天來培養的。許多研究表明,人在積極的情感狀態下,認知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效率也成倍提高。它對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予以高度重視。
(三)幫助大學生提高學習滿意度
必須肯定和尊重大學生的在教學中的地位。要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必須為大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體驗,使大學生能從中受益,使他們更加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運用積極心理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能從側面啟發并引導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很受學生歡迎。
二、積極心理學理論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家教以及家風。而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或者說提供心理學的關注,是當前家庭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那些處于逆境中的人,在一定條件下生存和發展壯大,同時也要幫助普通人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學會如何建立高品質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積極心理學運用科學的方法、開放的態度和非歧視性的概念,來關注那些能提高個人生命價值的事件。這類心理研究對家庭教育具有天然的促進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引入積極心理學探索性研究成果,可以為構建科學的家庭教育體系提供心理支持。在家庭教育中運用科學的積極心理學方法進行教育,可以為學校家庭教育課程建設提供方法論上的支持。積極心理學概念的引入及家庭教育課程的構建,可以指導家長為孩子提供更為寬松的成長環境,真正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孩子在家校共育中健康成長。
三、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意識,重視家庭教育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把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把家庭教育引進到大學教育中,可以把傳統的“二元結構”轉變為“三元結構”。要掌握家庭教育知識,重視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擺在合理的位置,同時要發揮積極作用。學校也可對家長進行培訓,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同時家長本人也應積極配合學校,營造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運用民主的教育方法,提升學生的學業及文化素質。積極配合學校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問題。
(二)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
在社會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今天,傳統的教育觀念顯然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變化。為此,家長應積極改變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意識,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在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就能得到充分的開展。這個階段,高考已經結束了,家長可以把對孩子的文化培養提升到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一,教育孩子要建立正確的自信心,充分了解真正的大學生活,做好心理和思想準備,降低期望,縮小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第二,我們必須尋找各種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使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從事家務,鍛煉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第三,要重視孩子心理反應能力的提高,高度重視孩子的心理動態發展和變化,同時要把孩子當作親密的朋友。
(三)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校與家長應加強溝通與合作,讓雙方了解學生現狀,共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開學之前,家長必須把學生的基本情況、背景和成長特點、學生的主要問題以及家長的基本期望告知給學校。與此同時,學校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基本表現、情緒波動等進行分析,確保學校和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現狀,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結論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大學新生在入學初期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家庭必須在日常教育和文化活動中充分注意孩子的綜合能力。入學后,要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盡量避免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卡爾.積極心理學:關于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M].鄭雪,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7.
[2]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M].侯玉波,王非,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
[3]石丹妮、馮亞利:《家庭教育對大學新生適應期影響》,載《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
[4]王麗芳、王志波:《父母婚姻關系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載《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