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數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幫助。數學是貫穿整個小學學段的重要科目,根據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以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效聯系起來,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哪些問題以及如何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保證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作者簡介:信穎穎(1985—),女,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鎮郭園小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對小學教學而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非常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容易影響課堂教學進度,若是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數學教學質量也就無法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思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如可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下面筆者深入探究其應用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創設生活情境
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在數學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第一,教師需要對數學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制訂講授重點知識的教學計劃,尤其是關于難點知識部分,更要有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難點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若是教師不能夠就此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則最終會使學生出現不理解相關內容的情況,從而難以實現讓學生基本掌握數學知識的這一基礎目標,也無法達到新課改提出的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第二,教師在制訂重點知識教學方案后,要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一方面,教師可以創設趣味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是多樣的。小學生年齡小,社會閱歷少,生活經歷也少,若是教師能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應用在其熟悉的場景之中,就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受,若是教師選擇學生不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就有可能使學生對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無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發揮視頻、圖片功能,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應用信息技術支持的多媒體輔助設備來播放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情境,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為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打下扎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較為熟悉的現實生活創設生活情境。雖然有一部分教學內容的生活情境會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有一些遠,但是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還是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此時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生活情境,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提升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
例如,在進行“數學廣角—優化”這部分知識教學時,教師需要明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到運籌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當運籌思維在現實生活中具體應用時,學生應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最主要的是培養想要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具有確定最佳方案的想法。其中教學難點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為了確保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制訂難點知識教學方案的同時,設計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生活來理解情境,并投入情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家中常見的烙餅場景來創設生活情境:每次烙餅的數量是固定的,只能烙兩張,并且每張餅需要兩面都烙,烙一面需要的時間是三分鐘,要想一家三口每人都能夠吃上一張餅,怎樣烙才快?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并思考能夠解決這一實際問題的最優解。此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的方案和理由說清楚。
二、利用生活化語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小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心理上十分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這種向師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小學生愿意主動學習。這意味著師生之間的關系能夠影響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越好,越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數學教師應思考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將教學語言生活化,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師生關系構建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總是過于嚴肅認真,雖然這可以幫助教師樹立權威性,讓學生能夠服從管理、認真聽講,但是這并不完全適合小學教學,特別是不合適小學數學教學。一來數學本身學習難度大,小學生在接觸數學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若此時教師再采取刻板嚴肅的書面用語進行教學,只會增加學生對數學的抵觸心理[2]。二來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向教學過程,不佳的師生關系只會讓學生不敢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也無法了解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就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例如,在進行“克和千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語言圍繞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物品進行教學,用“多重”來描述克和千克,比如說:“在為物品的重量寫單位時,常常是不太重的物品用克來做單位。”
三、將課堂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張載曾經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3]這一點在小學教學中尤為適用。小學生本身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數學學習難度大,因此,小學生常常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一旦學生不喜歡數學,在學習時他們的主動性就會降低,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樣學習數學也就很容易出現問題,為此教師需要思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有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相當于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而小學生的注意力受其身心發展規律影響,是難以長時間集中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將教學重難點和概念性的知識放在課堂教學前半部分講,以此保證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導入生活化,讓小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數學產生興趣。若是課堂導入設計得好,學生就會對課堂教學知識產生探究的想法。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問題或者直接將本節課與生活問題相關的教學內容作為導入,能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認識時間》的教學時,教師需要學生掌握與時間相關的知識,學會認表,了解時、分、秒之間的換算進率以及認識時間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將課堂導入生活化,在導入時向學生提問:“學校早上要求大家幾點到校?”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是依靠什么來判斷當前的時間的,若是沒有表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不認識表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等。教師導入這些生活問題可以讓學生對當前的學習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本單元教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四、設計生活實踐活動,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本身思考能力不足,若是教師脫離生活、只談數學知識,很難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也無法有效地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設計生活實踐活動,以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素材或者多媒體技術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然后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依靠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嘗試去解決教師準備的生活問題,并在實踐過程當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和應用方向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在利用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教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這樣才能夠保證最終的實踐教學質量。二是教師要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科學和針對性的評價,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4]。
例如,在進行“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即在課堂上營造購物的實踐場景,準備相應的物品,在課堂區域中將物品擺放出來并且明碼標價,讓學生隨機選出兩樣物品,然后計算出物品的價格總額,接著教師隨機說出學生手里現金的數量,讓學生計算出購買物品所應找回的金額,若是全部正確則教師可以將兩件物品拿走,若是正確一個則教師可以拿走一件,若是全部錯誤則教師一件都沒有。教師結合生活實踐角度構建數學教學方案,能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與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
五、設計生活化練習題目,提高課堂效率
在小學數學內容中,每一單元的主要核心知識并不多,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教師通過課堂練習或者舉例說明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5]。那么,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練習環節,通過設計生活化練習題目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夠了解課堂中的知識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可以解決什么樣的生活問題,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監督和指導,從而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進行“表內乘法(二)”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學生了解7到9的乘法口訣后,教師可以直接將提前設計好的生活練習題作為課堂練習,讓學生進行思考,如“一個星期有七天,三個星期有幾天?”“每輛車限坐8個人,現在有26名乘客,3輛車可以坐下嗎?若是坐不下,需要幾輛車,是否有空余的位置?”教師通過這樣的生活練習題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并減輕課后壓力,從而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
六、通過生活化教學游戲,強化學生學習質量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較多,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分析,保證教學方案與學生的需求相符,助力學生在良好的知識學習體驗中完成學習質量提升的目標。與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在目前階段教育體系中,教師更加重視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及興趣方向進行分析,為其構建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教學方案,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穩步提高和教學質量強化的目標。為此,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游戲設計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完成學習質量提升的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例如,在小學數學“三角形”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游戲的設計為學生構建教學方案,使學生在生活化游戲輔助作用下全面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意義,并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特性,完成三角形概念的學習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進行生活化教學游戲方案的設計也要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與興趣角度,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生思維方式及興趣角度設計科學的教學策略,將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模式合理融入其中,充分展現當前數學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和精準性特點,助力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找到學習方法,開啟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效提高數學學科的學習效率。
結語
簡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具有極大的教學優勢,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為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推動力。首先,教師可以深挖數學教材,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圍繞情境進行數學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其次,在教學時,教師應積極融洽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情緒,并利用生活化語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以充分激發。再次,教師可以將課堂導入生活化,并設計生活化練習題目,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深刻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最后,教師應設計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數學教學,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有效提升數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晟姝.立足生活化,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J].華夏教師,2020(02):71-72.
[2]彭玉平.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實踐性[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10):75.
[3]唐宏科.引入生活化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9):87-88.
[4]蔡媛.讓孩子喜歡數學,提高學習興趣: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試題與研究,2018(15):56.
[5]陳明輝.聯系生活實際 提高數學能力: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7(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