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麗
摘 要:農村小學科學開發校本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確保校本課程的實踐價值是實現校本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可以有效凸顯教學目標、落實教學特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大幅提高教學效率。目前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削弱了校本課程的價值,磨滅了校本教材的研發功能。本文主要結合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實踐價值,提出了科學合理的開發策略,希望可以加快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進度,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8-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35
在新課標教學改革形勢下,開發校本課程成了農村小學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從本質上講,校本課程的根本設計出發點就是面向校本內容,切實以學校為教材設計本位,由學校自主研發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與國家課程有效銜接。農村小學開發校本課程不管是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是優化教師的教學模式,都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小學教育過程中,各學校應該積極吸納先進的教學理念,開發能夠滿足學生需求及社會發展的校本課程,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體系。
一、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面臨的阻礙
縱觀我國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現狀,開發效果并不理想,農村小學必須正視所處的實際階段,提升校本課程的實踐效果和開發效率,必須有效結合校本情況,明確校本課程需要具備的實際內容,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面臨的阻礙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校領導對校本課程開發缺乏足夠的重視。校領導不僅是農村小學教學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也是開發校本課程的主導角色,其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課程最終的開發質量。但是從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現狀來看,由于校本課程概念在農村小學教育領域引入較晚,大部分校領導對校本課程的實踐落實不到位,對于校本課程的重要性缺少深刻認識,從而降低了開發效率,給農村小學教育體系的創新和優化造成不利影響,延緩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推進速度。第二,教師的專業素養難以滿足校本課程的要求,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具體的實踐過程,教師必須有效充當課程開發的先鋒力量,同時教師也是校本課程教授過程的實施者,這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就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現實情況來看,多數教師還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和鉆研,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學觀念和專業素養,從而有效適應和滿足校本課程的實踐需求。目前現有的校本課程與實際學情不匹配,后續執行起來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種情況導致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二、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策略
(一)校領導深化思想認知,構建完善的校本課程開發政策體系
現階段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還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學校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系統性認識不足。針對這種不良局面,農村小學校領導應該積極深化思想認知,明確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對于促進教學體系改革的現實意義,著力構建完善的校本課程開發政策體系。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校領導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對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統籌規劃,從而為課程開發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基礎。首先,校領導應該積極參與與校本課程開發有關的專業學習,夯實思想認識,同時加強政策宣傳,建立健全的校本課程設計研發體系,有效結合全體教師的參與和實際學情提升校本課程開發的實際效果。其次,農村小學校領導作為教材研發的引路人,還應該主抓校本課程開發政策體系落地工作,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到位,同時建設完整的測評機制,這樣不但可以優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流程,也能大幅提高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效率[1]。
(二)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促進校本課程開發不斷進步
農村小學校本課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與此同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也不能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持續創新和優化,教師不僅是校本課程的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更是教育事業的研究者和推動者,農村小學要想實現理想的校本課程開發目標,必須明確目前師資力量方面存在的短板,重點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基于此,農村小學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著力加強教師培訓,通過系統化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執教能力,幫助教師深刻認識自身在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中的研究者身份,激發教師的開拓創新精神。這樣一方面可以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強大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從而引領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突破困境,收獲滿意的課程開發成果。學校針對教師的專業培訓應該側重于引領教師深刻認識校本教材的價值和意義,促使教師能夠突破國家和地方教材的限制,開發更有特色、更具創新性的校本課程,結合課程的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及校本課程的綜合開發和實踐能力不斷提升[2]。
(三)聘請教育專家,對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專業指導
教師是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力量,但是目前教師對于實踐研究的流程和模式了解得還不夠透徹,學校要想促進校本課程體系早日成熟,引入校外資源非常有必要。基于此,農村小學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聘請教育專家,對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進行專業指導,有效幫助教師對于課程開發的關鍵點產生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能顯著增強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從而實現理想的校本課程開發目標。但是學校在聘請專家指導時需要注意一點,即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決定的,教師在開發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動搖,教育專家只負責輔助性的指導,教師可以系統進行培訓和自主學習,有效吸納教育專家優秀的觀點。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有效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學生全面展開學情分析,然后確定課程的整體規劃及后續校本課程的架構,開發構建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
(四)考慮實際學情,結合校本課程開發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農村小學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課程模式深入進行探討,更關鍵的是要借助創新性的校本課程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擴展農村小學生的知識領域,有效找到校本課程的突破方向。目前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觀,校本課程開發仍然無法突破原有大一統課程體系的桎梏,不但難以滿足新時代農村小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也會導致開發的校本課程與實際學情不匹配,阻礙學生綜合能力有效提升。因此,農村小學在設計相關課程時,應該充分考慮實際學情以及課程開發目標,樹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開發導向,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對課程設計理念的創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首先,學校應該積極實行三級課程政策,構建集國家、地方、校本三種課程于一體的課程形態,宏觀控制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其次,學校還應該從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發展需要入手有效進行創新,這樣不但可以擴展學生興趣愛好、個性品質及內在潛能的發揮空間,也能帶給學生更加新穎的學習體驗,從而為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及終身發展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3]。
(五)結合區域文化,開發具有本土人文特色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理念的生成,主要是基于我國各地自然條件、風土人情以及教育環境的差異性,傳統的二級課程政策無法全方位關照上述差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所以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宗旨就是以地區以及學校的教學風格為本位,打造特色化校本課程體系,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也能發揮區域教育資源優勢,與國家、地方課程融合在一起,建立有效、豐富的校本課程體系。基于此,農村小學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區域文化,開發具有本土人文特色的校本課程,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對本土教育、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實施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本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從而使農村小學校本課程具備滿足社會發展以及學生需求的能力。
(六)利用互聯網資源,保障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先進性
隨著我國信息科技迅猛發展,互聯網教育資源日益優渥,這對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來說極其有利,學校只要科學利用互聯網資源,就能不斷提升校本課程的實踐效果,農村小學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實際過程中,要有效立足于本土資源,加強運用互聯網資源,這樣一方面可以保障校本課程開發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另一方面也能引領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順利邁入信息時代,有效實現課程體系設計。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必須有效結合實際學情,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這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必要舉措。基于此,在新時期教學改革工作中,農村小學應該對校本課程開發予以高度重視,針對校本課程開發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學、有效的彌補措施,為學生構建更具創新元素的校本課程體系,使學生一定程度上擁有更大的課程選擇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品質與綜合素質的發展需求,從而深度彰顯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斌.淺談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策略[J].學周刊,2019(22):54.
[2] 把德山.開發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117.
[3] 羅春君.例談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