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娜
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科目,閱讀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閱讀與寫作通常是分離的狀態,兩者互不影響,這一教學模式,嚴重的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能夠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之中,應意識到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探討了讀寫結合教學,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優化策略
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小學語文教學也迎來了改革。新課改強調教師應在小學中及時革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雙提升。因此,教師應探索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策略以帶給小學生豐富且新穎的語文閱讀課堂,讓小學生能夠在閱讀課堂中收獲更多的果實,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幫助。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其教學中更加重視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上花費的時間遠遠多于寫作教學時間。基本上每周只會安排一節寫作課程,而其余的時間都是在進行閱讀教學。這樣的方式,也造成了閱讀與寫作的分離。閱讀和寫作是構成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小學階段,小學生會接觸多樣題材的文章,在豐富的題材下,部分甚至大部分教師都將重心放在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引導小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分析文章中心思想、思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等,并未涉及到任何與寫作相關的內容。直白的講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并未出現任何與寫作的訓相關或者有利于小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相互分離的狀態,兩者互不干擾。
2、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路徑
2.1注重培養小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
讀后感是讀寫結合的一種直觀表現。小學生寫讀后感的過程,也是小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抒發自身情感,鍛煉寫作能力的過程[1]。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小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通過寫讀后感,能夠讓小學生思考閱讀內容,也能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例如:以《開滿鮮花的小路》為例。教師先引導小學生先閱讀文章內容,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小學生思考文章中“美好的禮物”指的是什么?在組織小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才會更加投入。閱讀完成后,教師便可組織小學生們討論美好的禮物是什么,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教師可以趁著小學生討論的熱情,布置寫讀后感的任務,讓小學生以文字的形式抒寫閱讀后的感受,談談自己從文章之中學習到了哪些道理,獲得了怎樣的啟發。以此方式,不僅能夠實現讀寫的深度結合,既可以讓小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小學生從文章之中收獲道理,鍛煉其習作能力。
2.2從閱讀中積累知識點,厚積薄發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是輸入的過程,寫作則是輸出的過程。寫作水平的提升依賴于閱讀,需要小學生從閱讀中積累素材。詞語與句子是語文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基礎[2]。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摘抄陌生、優美字詞句,賞析與品味字詞的同時感受詞語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掌握不同性質詞語的應用形式,實現詞語積累、句子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之中,應引導小學生做好詞匯與素材的積累,為寫作奠定基礎。
例如:以《我們奇妙的世界》為例。教師在閱讀教學之中可以展開以下活動。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詞語大碰撞”的游戲,讓小學生從文章之中找出同類詞語,并做好積累。其次,教師可以組織“詞語手牽手”活動,讓小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詞語,對喜歡詞語所在的句子進行仿寫。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詞匯,也能鍛煉小學生的仿寫能力。除了詞語與句子外,素材積累也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材涉獵領域廣泛,對擴展學生閱讀境界提供了客觀條件,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元化的素養中得到滋養,開闊閱讀視野,豐富寫作內容。在本篇文章之中有很多精彩的素材。如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只極小的蠟燭在發光。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將喜歡的素材抄寫下來,并學習其寫作方式。
2.3從閱讀中研習技法,能夠活學運用
寫作并不是盲目的寫,寫作需要一定的寫作方法,借助寫作方法,能夠讓文章更加精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實施讀寫結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小學生讀寫能力的雙提升[3]。因此,在閱讀教學之中,教師需引導小學生研習作者的寫作技法,建立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做到觸類旁通,以讀促寫,以寫哺讀。而寫作技法的學習,首先需要小學生了解常用技法。
例如:以《去年的樹》為例。這是一篇童話,文章借助對話的形式,講述了樹與鳥兒之間的友誼。小學生都喜歡童話故事,對話的形式更便于小學生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抓住這兩個特點,引導學生感受想象、幻想、夸張的寫作手法,賦予花草樹木人的特性,將其人格化,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感受對話對情節的推動作用。在小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后,教師則要注重對小學生的練習,文章的主題是關于友情,教師讓小學生以友誼為主題,創編童話故事,在童話故事中要應用作者的寫作技巧。以鍛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小學生在童話故事的創編中,能夠將作者的寫作技巧變成自己的寫作技巧。這樣,不僅實現了讀寫結合,也鍛煉了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之中,應注重培養小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引導小學生做好閱讀積累和研習作者的寫作技巧。以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落實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增強語文教學效果,演繹讀寫相生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單莉 . 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1):36.
[2] 陳佳麗 . 讓讀寫美麗相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鏈接點的探尋 [J]. 名師在線,2018,(34):96-98.
[3] 李雅敏. 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解讀 [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