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變革要突出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注,整本書閱讀可以銜接課內外知識,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的效率,同時對學生的語文思維、審美鑒賞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面的發展也會起到推動作用。本研究基于核心素養視域,分析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思路,希望本文觀點可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
引 言:
整本書閱讀過程考驗學生的速讀、精讀能力,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增加,對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發展也十分有利。此外,整本書閱讀模式下,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能夠著眼于整體理解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語言和思想內涵,打破了傳統語文課堂“碎片化,快餐化,淺閱讀”的局面[1],讓小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獲得有利的語文學習契機。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豐富,我們在組織小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關注核心素養的落實情況,并且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展開閱讀指導,讓學生形成自主閱讀和創新學習的關鍵能力,落實“發展閱讀能力、促進思維提升、培養文化素養、提升語言能力、發展審美觀念”等教學目標。
1.打造優質的閱讀環境促進學生閱讀態度形成
新時期的的社會發展節奏不斷加快,快餐文學占領文學市場,教學節奏也不斷加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單篇閱讀和節選片段閱讀占據主導,整體閱讀不同程度被忽視,導致小學生的文本感悟能力、情感體驗能力、語言理解能力以及語文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關鍵素質無法得到發展,影響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效果。基于此,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入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但想要保證閱讀指導效果,首先需要學生形成整本書閱讀的正確態度,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需求,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制定閱讀計劃,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在培養學生端正的閱讀態度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很多小學生都有著不好的閱讀習慣,這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態度,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各種閱讀活動當中,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率。例如,教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在每周設立兩至三節閱讀課,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整本書閱讀的內容,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指導,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端正學生的閱讀態度,通過長期的整本書閱讀的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態度和習慣。
2.充分挖掘教材豐富整本書閱讀內容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當中,教師要認真專研教材,利用教材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對相關文章的整本書進行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的讀物,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優秀作品當中獲得知識,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豐富學生的情感,擴展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學習《精衛填海》時,教師在進行教材的講解的同時,還可以利用中國神話故事當中的故事,為學生們介紹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典故,例如,“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讓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時,可以對《中國神話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利用課余的時間堅持每天閱讀,經常地與學生保持溝通交流,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升。
3.家長學校合力保障整本書閱讀實施
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普遍自控能力比較差,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整本書閱讀由于篇幅較長,需要制定一個比較詳細的計劃,規劃好閱讀的時間[2]。而很多小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當中很難堅持下去,導致半途而廢,或者是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因此,為了保證整本書閱讀的切實有效的執行,教師和家長要通力合作,共同監督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如微信群、釘釘群等,將課閱讀的內容和安排告訴家長,讓家長和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共同制定讀書計劃。在課后,由家長進行監督,定期對學生執行計劃的情況進行匯總,保證學生能夠按時按量的完成整本書閱讀[3]。例如,在進行《西游記》閱讀的時候,由于整本書篇幅較長,需要制定一定的閱讀計劃,這時,家長和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每天有家長進行監督,在計劃表當中進行評價。每個月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帶著計劃表走入課堂,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彼此之間進行討論,修正計劃。
4.應用合作學習方式保障整本書閱讀效果
要注重對教學方法的研討,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提升整本書的閱讀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魯賓遜漂流記》整本書的閱讀,將整本書的閱讀進行分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得安排時間。教師可以針對《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閱讀開展小組探討活動。在閱讀初期,可以安排一次小組討論活動,對作者的生平、《魯賓遜漂流記》這部書的創作背景進行探討。而在閱讀中期時也可以對閱讀當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進行討論,彼此交流閱讀計劃的執行情況。而在閱讀結束后,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小組討論活動。要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編排成為小話劇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再加工深入理解文章,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閱讀效果也更加明顯,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十分有利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整本書閱讀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指導作用,參考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興趣、認知水平指定合適的閱讀計劃,篩選適合小學生的閱讀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整合資源、建立家校合作關系,積極推進核心素養滲透,讓小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積累語言、拓展視野、感悟文化、發展審美,最終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立筠.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5):77.
[2]駱可青.“任務驅動式”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策略探究[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8(12):35.
[3]黃利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