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旻
摘要: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對我國的教育的事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將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的展示給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展開相關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實踐
新課改改革過程中,明確提出教師需要合理科學的使用信息技術,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信息化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效,同時推動我國教育事業逐步信息化和數字化,為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1.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信息素養普遍較低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較低,對信息技術的了解不夠充分,在教學時只會使用PPT講解,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使得信息化教學效果不如人意。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缺乏主動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大部分教師只在公開課中使用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依舊使用傳統板書教學,這類教師多數是通過成年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認為小學數學并沒有那么抽象,卻忽視了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備課和設計課程,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PPT教學時,過度追求PPT的精美,卻忽視了內容的精煉性和針對性,使得學生在聽課時往往不得章法。
1.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
小學數學教師在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過程中,由于教師信息素養的限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真正發揮出信息技術教學的魅力,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沒有被有效調動。不管是傳統板書教學,還是現代化信息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熱情都不高,長此以往,一方面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另一方面還會激發出學生的厭學情緒,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被逐步打擊,久而久之便會出現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學習能力降低的線下。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生應該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根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內容來設計信息化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充分挖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策略
2.1融合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融合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在“位置與方向”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設計課堂小游戲,比如設計打地鼠的游戲,當屏幕中出現地鼠時,點名學生回答出地鼠在錘子的什么位置,然后點擊屏幕完成打地鼠,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添加了學生的學習樂趣,相較于枯燥的說教式教學,信息技術化游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數學概念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再例如“圓的畫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播放鐘表轉動的動畫,然后將秒針的運動軌跡從無形轉變為有形,然后問學生“這是什么圖案?”當學生回答出圓之后,教師便可以展開新課教學,信息技術運用在新課導入中,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2融合信息技術,突破課堂教學難點
信息技術教學具備很強的直觀性和動態性,使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這一課時,大部分小學生還處于二維思維,很難對這類幾何體產生立體認知,在學習面積計算時有著很大的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將圓柱設計成動畫,將它的兩個底、側面都拆解開,讓學生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組成的,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教學難度,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同理在學習圓錐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腦中想象將圓錐拆解開,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能鍛煉學生想象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扎實基礎。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用在概念突破教學中,還可以用在應用題解決中,比如在解決“相遇問題”這一難題時,教師可以將題干中的條件通過動態的人物展示出來,將抽象單調的題干形象的展示出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有效突破難題教學。
2.3融合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和家長監督的前提下,也能展開自主學習,簡而言之,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會學,而不是一味地強調讓學生學會。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微課教學,借助短視頻技術將新課內容簡明扼要錄制在視頻內,時長控制在7-12分鐘左右,在開課之前將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課前預習,在課中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針對預習內容進行提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同理,教師還可以將微課教學運用到課后練習中,比如每節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透徹,然后將學生們的回答進行總結整理,并針對每一個知識點錄制微課視頻,然后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進行復習和鞏固。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復習習慣,如此一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從而掌握了“會學”的技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功能,通過社交軟件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和咨詢,以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提高班級數學教學成效。
3.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實踐是未來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數學教師應該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技能,開展多元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數學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激發學生數學思維,推動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逐漸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治勇.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6, 484(06):43-43.
[2]張憲.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研究[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46):192-192.
[3]林巧雅.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探討[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8, 000(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