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秀
【摘要】語文課程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與人文性,富含濃厚的人文情懷和文化思想,正因如此,語文教學成為了學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礎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緊迫性與重要性,積極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能量,有效提高學校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華傳統文化;措施分析
我國各地的學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承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將學校語文教學作為主要載體,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號召學生主動的參加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隊伍中。不僅如此,還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傳播。
一、語文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將語文作為傳播的載體。想要語文課堂富有活力,融入傳統的文化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同樣,想要我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更廣,就要將傳統文化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國有關法律明確表示,學校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設置語文課程時,一定要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因素,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當中,這不僅能讓學生深切的體味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能為學生們進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目前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不理解琴棋書畫等傳統藝術,甚至對中華傳統藝術表示不感興趣,更多的人都重視情人節和圣誕節、萬圣節等國外的節日,對于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春節以及端午節并不在意,而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悲劇。除此之外,在各個學校當中,學生也越來越偏向于“自私”“自我”,逐漸摒棄中華傳統美德。在新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各個文化不斷的交融和碰撞,本來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機遇,但是中華傳統文化卻不斷地被遺忘,甚至出現失傳的情況。對于這個情況,學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校要增加傳統文化課時,要科學、嚴謹、系統的進行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教師要使用正確的方法解讀經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弘揚和傳統文化,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2]。
三、高校語文教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措施
(一)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網絡文化
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出現了網絡語言,而這也給學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弘揚傳統文化帶來了消極和積極兩個方面的影響。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學校要有效的解決網絡語言帶給學生的消極影響,教師要指引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和接觸網絡語言,不斷培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這些錯誤的網絡語言進行分析,這不僅有效建立了學生正確的“三觀”,也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傳統文化和網絡文化之間的關系與區別。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明白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的意義。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通過網絡文化服務傳統文化,有效的通過網絡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
(二)加強建設語文教學專業師資隊伍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是學校的語文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設計文化課程工作。深度分析中華傳統文化當中涉及的不同文學領域、不同朝代的文學內容,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專業素養。為了能夠更好地處理中華傳統文化和語文之間的關系,學校需要加強建設語文教學專業教師隊伍。提升教學專業水平,并且要定期進行教師互動交流,對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工作進行討論。在這個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整體的教學效果。不僅如此,中華傳統文化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為了能夠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學校可以對教師教學任務進行分工,指定一個教師專門負責一個知識板塊,這種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加強和學生的互動
為了能夠更好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始終秉持著以素質教育為前提,以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為目標的理念。教師要在素質教育當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這個過程在不斷健全教學方案的同時,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機會,也充分地發揮了素質教育的作用。要監督學生積極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降低教學難度,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分析和思考,加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能夠讓他們感悟到要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3]。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弘揚傳統文化
學校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更加先進的教學技術,這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還能夠有效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現代教育技術,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學習空間,也能夠讓學生更快的了解到社會文化不斷發展的信息。比如,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有關的講座視頻:易中天的《品三國》。這樣的視頻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夠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組織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調動了學生對了解中華傳統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利用地理資源加深學生印象
我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貴的歷史遺跡,這些歷史遺跡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所以,我國各地學校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的地理資源,給予學生實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就能體會到傳統文化。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本地的傳統民情、傳統居民以及傳統民俗進行調查和探索,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傳統文化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社會實踐的經驗,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印象,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是一種具有人文性的教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承擔傳承和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傳統語言的責任,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除了要掌握語言文學研究方式、研究工具以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語文教學研究能力。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夠更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初麗.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J].河南教育·基礎版 ,2018,(7-8):69
[2]郭元興.中學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16):77-78.
[3]冉小平.略論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學管理[N].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06(哲學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