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傳統的教育主要發生在校園環境中,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在校外出現了眾多的教育培訓機構。隨后出現了眾多家長跟風的情況,害怕自己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文章主要是分析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打造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減輕作業壓力,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
關鍵詞:學科教育;數學;靈動課堂;教學改革
前言: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在學好數學的基礎上可以幫助我們順利地解決很多問題,在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教學中,是整個培養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原始的數學講授法講課較為單一,不能長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現在探討一種以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為基礎的數學課堂的靈動思維型講授方法,在課堂中使用基于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的新知識學習模式,旨在引導小學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對現有知識進行匯總記憶,對未知知識進行主動探索的能力。
一、雙減政策對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影響
(一)作業量減少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隨著國家文件的下發,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年級的作業量,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學校可以不對其布置課外作業;對于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保證課外作業的任務量在一個小時內能夠完成;初中學生的任務量小于一個半小時,再減去各種培訓機構的作業,學生的作業量可以得到有效減少,回歸到正常水平[1]。
(二)增加了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
雙減相關文件明確表示:保證課后服務時間。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實施各種課后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可以在課后活動中加入體育鍛煉項目,增加了學生的課外活動鍛煉時間。
(三)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如今的社會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追求各個方面協調發展的青年,在學生的教育培養中,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早期建立一個系統的學習和鍛煉的習慣的,在早期習慣的影響下,學生接下來階段的學習會以此為榜樣,對學生接下來的學校教育和終身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2]。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式過于傳統
經驗教學法就是老師將自己多年的學習教學經驗通過口頭傳授的方法傳遞給自己所帶領的學生,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及讀書指導法。通過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來使得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認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數學靈動課堂的構建[1]。
(二)沒有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案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大腦雖然逐步成熟,但是還存在很大的開發區域,對一些問題的理解還是不到位。所以在一些空間數學問題上,可能會有較大的思考時間甚至是最后不能解答,這個時候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案十分必要。比如在解決正方體的拆分與組合問題中,不同形式連接的六個面是否能夠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正方體,但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開發靈活的教學方案,從而限制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雙減背景下營造靈動的數學課堂
(一)有精準的數學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數學的教學中,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發揮一個引導的作用,增加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意識,提升主觀能動性。在數學學習中,發現問題后要從問題的核心出發,和同類型問題相比較,進而歸納出論據,確定大致的解決方案,可以提高數學問題的解決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數學課堂上激勵學生敢于發表內心不同的想法,不屈服于權威,不拘泥于現有的書本知識,樹立起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數學教學方式
老師要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掌握知識的情況,制定自學目標,目標的設定一定要具體,不能模糊,以直白為主。還要注重學生的基礎,以制定的目標能夠達成為主,不可盲目制定高的標準,自主學習的目標不能夠設立過多,要有側重點,放在知識和能力的掌握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之前沒有講過的重點、難點,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學生無法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發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三)在生活實踐中進行數學的體驗式教學
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運用的小學數學的教育中是一個有效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數學家庭作業中,布置一些數學知識相關的作業,在家中簡易物體的稱量中,體會到千克的概念;在門框的丈量中體會到計量單位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在家居結構的分析認識中,體會到圖形在生活中的常見性。
(四)營造愉悅的數學教學氛圍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電子產品已經普及千家萬戶,學生在成長發展中時刻伴隨著電子產品,現在網絡教學平臺興起,可以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讓教育不發達地區享受到一線城市的名師教育資源,在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上,可以改變一些陳舊的認知,在數學視頻的學習中,可以在老師直播的過程中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交互問答,既活躍了氣氛,也加深了知識點的記憶能力;在錄播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在數學講解視頻的播放中增加剛剛講解的題目,在作答的過程中,可以實現交互學習的目的。
結論:在學校進行知識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思維淺表和定勢的現象,要學會在抽象目標和具體目標之間進行轉換,整體性規劃、連續性設計、針對性思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發主體能動性,積極發揮創造性精神,調動學生的創造性,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中來,從而形成一種超前性、獨立性、創造性和協調性深入學習模式。數學靈動課堂就是以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為中心,不斷地進行認知上的啟發,從而為學生創造要學習和會學習的氛圍。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鼓勵初中學生進行合作解決數學問題,使他們深入思考數學問題,進而愛上數學,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董芳.淺談激活創新思維與構建靈動課堂[J].才智,2018(26):97.
[2]邱道權.打造靈動課堂,讓數學課真正“活”起來[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6):59.42A7F734-B60A-4B3B-9C02-0E957DF4B9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