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進勇
摘 要: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對未來教育做出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現代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技成果已經逐漸步入教學領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手段。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已經逐漸順應時代、社會的發展,不斷的被應用到各個領域。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融合,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凸顯英語的工具性、多樣性、人文性,從而培養他們自身探究、實踐、運用語言等能力。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英語;融合分析
引言
所謂“融合”,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獲取較為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促進教育模式的改良,使得小學英語課堂更加的高效。在信息技術在融入的過程中,優化教學結構,實現信息資源、傳播渠道的突破與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針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探究,使得其自身獲得技能上的提高,滿足情感、興趣、欲望等各個方面的需要。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融合可以更好的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給予學生全新的體驗、感受,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一、運用信息化技術,拓展學習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進行實際融合,信息技術自身帶有直觀、清晰的特點,結合聲音、圖像可以為其創設英語學習情境,以此激發學生自身學習知識的興趣、欲望,使得教學環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其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提升參與感、體驗感,加深對于語言的理解、記憶,感悟語言知識存在的規律。
以解析《How many?》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數量”為他們播放蘋果、香蕉、橘子視頻、圖畫,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讓他們針對視頻中蘋果、香蕉、橘子的數量進行進行猜測,在猜測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其回答出:I can see eleven apples.I can see twelve bananas.I can see three oranges.等等。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新課程形式下小學英語網絡作業形式探究”課題創設“一起作業吧”結合上述講解的內容為他們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其在自主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網上批改,可第一時間知曉自己的薄弱環節。同樣教師也可以在線上檢查、整理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將學生易錯知識點進行記錄、匯總,在后續課堂中進行重復講解、強調,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師生之間關系得以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二、運用信息化技術,突破教學重點
在集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同頻共振效率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頭腦風暴是一種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可以給予其充足的思考空間、想象空間,與所講解的各項內容相關聯,以此加深對于詞匯的記憶。
以解析《We love animals》為例,教師可利用“微課”內容簡練、學習靈活等特點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針對本章節涉及到的:bird、monkey、panda、tiger等單詞進行錄制,對于學困生而言,簡要清晰的講解可以讓其更快排除課堂上的盲點,輕松掌握句型“What is that?”“It is a/an…”對于中等生、優秀生而言,可以讓其對于“國家保護動物”有所了解,以此拓展文化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學習軟件,將本章節涉及到的相關詞匯、詞語、單詞以拼圖的方式展現給同學們,讓其進行觀賞、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按照拼圖內容、結構、格式等,自行設計與其類似的作品,同時讓其搜集與“zoo”有關的中英文詞匯,了解更多不同種類、不同品種的動物 ,在制作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生疏的詞匯可以進行查詢、瀏覽,在此基礎上融入豐富的色彩以及多變的線條,運用圖形與相關知識進行語言交流,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審美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滲透語言藝術
“知識是相通的”,如:語文知識中會涉及相應的數學知識、歷史知識。政治知識;英語知識中也會涉及語文知識、歷史文化、地理知識等。信息技術具有集成處理信息的能力,其自身可以使得教學活動更加的全面、系統、多層次,以此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氛圍。
以解析《Happy birthday!》為例,教師在講解慶祝生日話題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搜集與其相關聯的蠟燭圖片、節日歌曲、慶祝生日短視頻等等,這樣一來讓其對于如何慶祝生日有著大致的了解、認知,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在此基礎上讓他們針對“Happy birthday to you!How old are you?I am…”進行即興對話,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利用“一起作業吧”,讓同學們登錄軟件系統,完成相應的配音任務,讓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既可以理解相關詞語,還可以口頭運用happy birthday給予別人祝福,運用thank you對別人的祝福表達感謝。
結束語
通過上述針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和實施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知識的獨特魅力,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認知。對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有著推動作用,使得學生、教師都可以在最好的狀態下理解、分析教材內容,進一步的加深自身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李瑞霞.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J].學周刊,2020(34):113-11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56.
[2]曹曉露.小學英語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研究[J].教師,2020(31):72-73.
[3]鄒珠英.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整合與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