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 要: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學科思維,STEAM教育理念以數學、科學、藝術、工程和技術的完美融合為基礎,著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時,教師需要著眼于這一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豐富教育模式,創新教育理念,逐步打造品質課堂。STEAM教育理念的內涵非常豐富,教師需要在深入剖析基本概念的同時,積極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通過跨學科合作來發展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及綜合素養,確保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引言
信息技術課程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一門新興學科,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相對偏嚴格。有的教師的教育經驗不足,按照傳統的教育理念開展學科教學工作,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比較少,有的教師直接閉門造車,最終導致課堂教學質量持續下降。STEAM教育理念則有助于突破這一現實困境,為學科教學融合以及提供更多的支持及動力。教師只需要合理融入STEAM教育理念,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逐步發展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實現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改革及創新。
一、STEAM教育理念
STEAM教育理念是STEM教育的有效拓展及延伸,融入了藝術教育,整合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藝術等不同的板塊,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及教育形式,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STEAM教育理念十分關注學科之間的有效合作,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將方法使用、知識獲取與工具應用和創新生產相結合,充分體現教育教學的一致性、統一性和整合性。教師則需要以學科知識點的有效整合和串聯為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實現不同學科的有效創新,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從微觀角度上來看,STEAM教育理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體驗性、開放性、設計性、趣味性、協作性比較明顯,能夠更好的吸引有學生的眼球,促進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
二、開展小組協作學習活動
新課改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訴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逐步夯實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凸顯學生主體價值。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非常關鍵,為了實現前期的育人目標,教師需要以STEAM協作教學理念為基礎,轉變傳統的學科教學模式,扮演好協調者、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難度系數偏高,STEAM協作理念的踐行不容置疑,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系統及其工作原理時,教師需要圍繞前期的教育教學目標積極實現小組協作學習活動的有效落實以及逐步優化。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參與的指導和幫助,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根據個人所學習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小組寫作教學十分考驗學生的基本功,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同時,結合當前的教學實情進行合理分組,促進小組內部成員的互幫互助和優勢互補。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及溝通,實現揚長避短。
三、創設教學情境
項目教育理念的綜合性比較明顯,情境教育不容忽略,這一點要求教師靈活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生動可感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變動比較明顯,STEAM情境教育理念的踐行較為復雜,教師需要關注對生動化教學情境的有效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強化學生的中心地位。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1課《認識WPS文字處理軟件》時,教師可以以教學生活化為基礎,豐富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發揮多樣化生活元素的教育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感知的過程之中主動激發個人的學習能動性。理論聯系生活非常關鍵,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需需要精心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感受信息技術的獨特魅力,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在細致觀察和自主紀念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感知情境背后的學科知識點。大部分學生學習能動性高漲,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完成主體教學任務后,教師還需要打破信息技術課程壁壘,實現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跨越式合作,不再閉門造車,充分體現各個學科的優勢。在全面調整以及整合利用多種現代化教育資源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穩步提升。
四、豐富教育學活動內容
STEAM教育理念以跨學科合作為根本及核心,真正突破學科之間的界限,教師則需要著眼于跨學科理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比較復雜,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最為關鍵,教師需要結合跨學科理念全面落實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基礎,按照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準則設置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凸顯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差異化需求落實教育教學工作。興趣課程和專題學習的出現頻率較高,效果顯著,教師則可以主動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互動,逐步豐富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趣味化的學習平臺中全面深刻的掌握不同的信息技術知識和原理,實現高效學習和自主探索。
五、利用社會化現象
STEAM教育理念中的實證教育不容忽略,這一點要求教師主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有效利用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實證性不容忽略,教師需要積極整合社會實踐與知識理念,關注社會現象,不斷豐富學科教學內容,在STEAM實證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利用信息技術課程知識解決難題,這一點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打破傳統課程壁壘有重要的影響。很多學生能夠主動按照教師的要求自主探索,大膽發散,實現個性化學習和知識串聯。
六、結語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STEAM教育理念的踐行非常有必要,教師需要逐步調整教育教學形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在全面突破課程壁壘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費莉.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討[J]. 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 2017(11X):2.
[2]陸堯.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J]. 新課程導學, 2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