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平 李莉
[摘 ? 要]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產,是一種通過消除整個業務流程中資源和時間的浪費,花費最少資源及時交付高質量的、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持續改進績效、降低運營成本的管理方法。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使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精益生產的目標: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文章闡述了裝備公司推進精益管理的做法、取得的實效,以及一些經驗體會,旨在對今后精益管理推進提出一些可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關鍵詞]實施;優化;促進;精益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5.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2)03-0001-03
長慶鉆井總公司裝備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集鉆井設備修理、產品加工制造、鉆井設備現場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公司。公司下屬兩個石油機械修造廠,一個設備資產管理中心,五個前線服務部,主要的業務涵蓋鉆機設備及卡特/volvo等動力設備修理、CQKJ-1型循環罐、泥漿振動篩等固控設備制造及陶瓷\高鉻缸套、活塞、振動篩篩網等產品加工,現有員工462人,年收入3.5億元。
裝備公司成立后,為促進業務單一化向“修理+服務+制造”轉型,該公司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研究部署推進精益管理,提出“機修先行、總結經驗、全面推進”的精益管理思路,推進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一、精益管理推行實施情況
裝備公司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先在兩個機修車間開始推行精益管理試點。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兩個機修車間通過實施優化作業區域、工藝設備、作業流程等,實現了車間管理水平、生產效率效益、質量等的提升,作業風險和員工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結合機修車間實施精益管理的經驗,該公司認真總結,形成規范的“六個優化”精益管理方案,自2020年開始在兩個石油機械修造廠全面推行實施。截至目前,該公司通過實施精益管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25%以上,效益提升30%,質量由95.3%提升至98.98%,現場違章平均降低10%左右,重復性隱患降低20%左右,公司各項管理水平邁上了更高的臺階。
二、“六個優化”的全面推進實施
(一)優化作業區域,著力提升標準化現場管理水平
按照“合理工序布置、高效工藝流程銜接、降低零配件轉序風險”的現場管理標準,針對作業現場空間有限,工具、配件擺放凌亂,工序銜接不合理等問題,按照設備“進廠—解體—清洗—配件修理—總裝—試車—檢驗出廠”的工藝流程,對作業區域進行優化,減少人員走動和物料流動距離,減少吊裝次數,有效減少移動浪費和風險,在車間實現“區域合理、工序流暢、工況分區”提高現場標準化水平。
(二)優化生產組織,著力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在優化生產組織上,該公司總結推行了“3633”管理法,即:建立廠、車間、資產中心之間、車間之間的材料“三個共享”降低材料庫存,如圖1所示;把好材料的進廠驗收關、材料共享關、出庫領用關、前指帶料關、井隊領料關、上井服務關“六個關口”精細材料管理;落實自有設備“三級”保養、倒換設備統籌修理、備服務設備滿足市場需求“三個保障”提升服務質量;控制設備入場檢驗、成本精益管控、設備質量回訪“三個重點”精細生產組織。
(三)優化工藝流程,著力提升作業方式標準化
按照U型的修理流程,優化作業方式。將目前的修理流程進行梳理,重新優化布局,使得作業工序上下線性銜接,消除交叉作業和往返吊裝搬運浪費,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吊裝作業風險,推動生產行為精益化。
主要做法是梳理現在的修理工藝,找出制約提質提效、制約生產的流程,從而對其進行優化,實現U型流水化作業。
(四)優化工裝設施,著力提高現場作業標準化
通過設計制造“三類工裝”,達到定置管理、改善施工環境、降低作業風險、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目的,實現現場標準化管理的“精益求精”。
第一,設計制作定置類工裝,實現作業現場工件、工具、油水“三不落地”。
第二,設計制作安全類工裝,降低現場作業安全風險,實現作業風險的精準管控。
第三,設計制作工具類工裝,改變傳統手工作業方式,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質量。
(五)優化管理方式,著力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
針對現行管理方式存在的漏洞和短板,對其進行優化,以提高管理執行力,提升HSE和技術質量過程管控能力,發揮技術優勢和全員潛能,集中破解制約生產的難題,促進精益管理水平的提升。
1.推行四個“目視化”管理
第一,推進看板管理目視化。包括管理信息、工序、工藝、質量、任務進度、工作量完成、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檢查流程等動態看板,。
第二,推進HSE目視化。對照《中國石油裝備制造目視化管理標準》,查找現場HSE目視化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完善設備設施、定置管理、職業健康、風險管控清單、HSE標識等,做到位置準確,標識清楚,固化“三標一規范”成果,使HSE要求一目了然,實現HSE的標準化管理。
第三,推進質量管理目視化。現場作業區域設置完善各崗位工序的質量檢驗標準、修理技術標準,存在的質量問題,明確解決措施,促進質量持續改進。
第四,推進“5S”目視化。明確區域化管理標準和職責、設置現場區域分布圖;優化零部件、工具擺放和標識,實現定置管理,提升作業現場標準化管理水平。
2.落實質量管理責任,提升質量過程管理水平
第一,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辦法,明確各級人員質量管理職責,明確質量控制要求,嚴格落實“三檢”制度。制定關鍵質量控制點檢驗標準,編制關鍵工序技術質量控制手冊。
第二,強化質量過程管控。建立“一機一卡”檢驗,突出點檢,強化修理關鍵點質量控制和過程檢驗,明確過程檢驗程序,嚴把設備“出廠關”。
通過制度的建立和過程管控的強化,提升質量管控能力,實現質量管控的精益化。
(六)優化班組運行,著力提升基層管理水平
班組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單元,是企業的“細胞”。班組運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高低。裝備公司在推進精益化管理進程中,結合自身實際和工作特點,探討從考核方式優化、班組管理方式優化兩個層面,以“四個明確”為內容,以“三張清單”為抓手,推行以班組為基本單元的管理模式。
1.班組考核方式優化
實行“一張表”考核。在車間推行車間對班組、班組對崗位員工一張表考核。車間崗位考核表分“工時累計”“出勤天數”“績效考核”“崗位系數”四項內容,把考核的權利下放到班組,培養班組長“會管理”“能考核”的管理能力,提升班組管理水平。
2.班組管理方式的優化
明確“公司—廠—車間—班組”的層級管理,推行“三張清單”,做到“四個明確”,干部對班組實行“五包管理”,實施“兩個優化”,提升班組運行效率。
“三張清單”:生產任務清單、風險管控清單、質量控制清單。運行“三張清單”可以消除班組管理中存在班前會內容“大而全”、會議形式“一言堂”、工作安排“空對空”等弊端,優化班前會,發揮班組長的管理作用,當班量化工作內容、具體作業風險、明確質量措施到班組、到崗位,真正實現班組的高效運行。
“四個明確”:當天的生產任務明確、風險識別及管控措施明確、關鍵質量控制點及控制措施明確、責任人明確。“四個明確”可以系統解決班組管理中的工作安排、措施落實、考核驗證、績效兌現等諸多管理難點。
“五包管理”:廠領導班子、各車間管理人員、技術員承包各班組,包生產任務、包HSE管理、包技術質量、包成本控制、包綜合治理。各級包班領導,每日持卡持表檢查,參加班前會,每兩個月輪換一次,對干部包班情況進行考核,納入月度績效兌現。
“五包管理”進一步發揮干部的主動管理作用,廠、車間管理流程清晰,做到了“班組事事有人管、安全生產全過程有管控”,實施崗位人員、班組優化和全員績效考核優化,提升班組管理水平。
三、精益管理實施效果
裝備公司經過近三年推行“六個優化”精益管理,實現了“三降三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作業成本明顯降低,提升了經濟效益
截至2021年10月底,兩廠材料庫存較2018年底降低15%;修舊利廢逐年增加15%以上,2021年修舊利費達到821萬元,修舊利廢材料消耗僅占購置成本的8%左右。近三年,公司僅新開展制造業務創收8000萬元以上,為公司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業務轉型夯實了基礎。
(二)作業風險明顯降低,提升了質量和效率
通過工藝流程的優化,工裝設施的優化、管理方式的優化和班組運行的優化,實現了修理作業的標準化、現場管理的標準化、工裝設施的系列化。
裝備公司兩廠共優化完成各類工裝88臺/套,梳理修訂作業程序42個,新增制定設備操作規程16項,改進修理工藝2項,制定修理工藝技術規范7項,梳理修理標準108項;制定了質量部分的《常見違章行為風險分級標準》《常見物態隱患風險分級標準》,有力推進了精益管理。這些措施的落實,使得公司作業現場違章降低12%,重復性隱患降低23%,設備修理質量一次合格率從2018年的95.3%提升到2021年的98.98%。
(三)勞動強度明顯降低,提升了效率
通過工裝及作業方式優化,重點優化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配置自動化工裝工具32臺/套,建立生產流水線3條,逐步實現機械化、流水線作業,員工勞動強度降低30%以上,作業效率提高20%以上。
四、推進精益管理的體會和認識
裝備公司通過推進精益生產,切實解決了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六點體會和認識。
第一,頂層設計是推行精益管理的前提。在推行精益管理過程中,先進企業的做法和經驗是寶貴的,值得學習借鑒。但是必須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制定適合的運行方案推行。裝備公司在推行精益管理時,首先注重頂層設計,在試點實施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提煉做法,最終形成符合公司全面推進的精益管理方案。
第二,全員參與是推行精益管理的基礎。在推行精益管理中,必須注重提升員工參與度,逐步實現全員參與。即在精益管理推行的各階段要針對不同員工群體進行培訓,使其明確精益管理的概念和內容,掌握開展精益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精益管理的意識,最終實現全員參與,提升公司整體管理水平。
第三,領導重視是推行精益管理的核心。在推行精益管理進程中,主要領導親自組織編制運行方案、親自參與并指導各級培訓、親自組織制定精益管理運行制度辦法、親自抓落實,確保各項管理制度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是精益管理取得實效的核心保障。
第四,問題導向是推行精益管理的關鍵。在推行精益管理的各階段,要及時總結,查找問題,形成問題清單,以問題為導向,制定改進措施,完善方案,規范制度辦法,確保責任到班組和崗位,在生產各環節開展精益管理,達到消除浪費的目的。
第五,創新設計是推行精益管理的動力。創新管理理念,設計管理方式,將精益管理與“四化”建設相結合。即以標準化為基礎,著力推動車間管理、作業流程、工藝技術標準化,促進生產規范高效運行;以專業化為方向,著力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以機械化為支撐,穩步推進裝備、工具的升級改造,降低作業風險,提高生產效率;以信息化為引領,不斷提升管理效率。
第六,持續改進是推行精益管理的根本。持續抓好問題導向,分時間節點總結提升,與“四精”模式融合。即管理上精雕細琢,不斷完善管理體系,使其有效運行,實現層級管理;生產上精耕細作,統籌各項生產計劃安排,使其部署周密,提高生產效率;技術上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實現精益管理持續深入的推進。成本上精打細算,達到降本增效、提升效益,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五、結語
文章闡述了裝備公司在推進精益管理中的亮點做法、取得的成果和認識體會。目前在推進精益管理上一些公司仍然處于學習探索的起步階段,與實現精益生產、全面達到“三標一規范”建設的系統要求還有差距,還要持續做到“三個必須”,持續改進,才是推動裝備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即精益生產管理沒有終點,必須要持之以恒;精益生產管理沒有捷徑,必須要腳踏實地落實;精益生產管理沒有盲點,必須要全員參與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