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山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是教育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化背景之下初中歷史教育的重要主題,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核心問題,更是初中學生正確歷史觀、時空觀、學習觀、生活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構建的基礎。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更為透徹掌握歷史知識內涵。最為重要的是,依托核心素養培育,初中歷史教學可以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手段;學生培養
初中歷史教學是極具理論性和故事性的教學過程,歷史知識點內容豐富,蘊含了大量的時間問題、空間問題、發展問題、精神文化、政治體制等內容,其中帶有的德育教育元素、思想引導教育元素內容較多,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社會焦點和教育核心,更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推行的重要發展目標。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能夠促進初中學生朝著有抱負、有素養和有理想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發展,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課程目標和價值使命完成。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解讀
核心素養培養的提出是為了推動個體社會適應能力、長期發展能力、終身發展水平的提高,且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將素養、道德、情懷、思想等引導和教化放在了首要地位。對比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來看,核心素養是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目標的,也是符合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理念,更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相契合[1]。另一方面,核心素養往往代表的是社會生活和學習工作中的一個人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來說,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可以凸顯出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學科特色”“學科內涵”“歷史魅力”,成為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引導和重要方向。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策略
(一)巧用情境,培養歷史知識感知能力
根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來看,初中歷史不僅需要通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傳遞歷史知識,還需要培養初中生對歷史的求知欲、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結合生活開展歷史教學,提升初中生利用歷史知識和應用歷史知識的能力[2]。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務必遵循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環境,通過情景教學的巧妙運用培養學生歷史知識感知能力。具體來說,教學情境必須要符合初中生的認知,需要以初中生熟悉的環境作為基礎,構建出初中生能夠感知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在保障興趣激發的基礎上加強知識掌握和理論理解。
例如,初中歷史課程中關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近代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加劇”的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侵略和反抗”為主題尋找生活中具有鮮明紅色文化和“反抗侵略”的歷史痕跡。同時,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反封建和反侵略的歷史素材,為學生構建一個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學生圍繞著當地“反抗侵略”的歷史事件進行了解,進而衍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近代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加劇”的課程內容中的相關事件,讓學生沉浸到情景教學中。這樣,學生便能帶著對生活情景的感悟參與到課程學習中,感悟歷史知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巧用思維導圖,培養歷史時空觀念
初中歷史課程體系中的知識結構雖然清晰,但是對于初中生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要求教師結合起新課標中對于構建初中生歷史知識框架學習體系的要求,巧妙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從時間要素和空間要素的角度理清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讓初中生可以輕松認識和掌握歷史知識。而且,運用思維導圖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還能將初中歷史內容和現實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為初中生后期的歷史學習奠定堅實基礎[3]。這樣,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現象就實現了具體化和直觀化,初中生的歷史認知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時空觀念也得到培養。
例如,初中歷史課程中關于“經濟和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衣食住行”不同角度探索歷史發展進程,并從歷史角度和現實生活角度展開討論,讓學生感悟歷史發展和現代生活的關系,明確歷史服務現實生活的概念。同時,“衣食住行”不同角度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構建了一個學習的思維導圖,學生也能圍繞著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內容、人物、影響等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就能理清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逐步形成歷史學習思維、提升歷史認知能力,核心素養有效得到培育。
(三)結合文史資料,培育學生歷史觀
受到傳統歷史教學觀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方法中鮮有開展教學拓展和文史閱讀的教學模式。所以,初中生學習歷史主要依賴于課本,歷史眼界沒有拓寬,歷史興趣也較為缺乏,核心素養難以得到培育。文史資料指的是通過文字和資料記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結合文史資料開展教學,能夠通過文史資料中的趣味性史料和趣味性故事吸引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4]。最為重要的是,文史資料的運用,學生對于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內容更為精準把握,有助于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科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進而完成學生歷史觀的構建,提升初中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中國近現代中中關于“國共對峙”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諸如《百年黨史100講》《大江風雷》《狼煙》等文史資料,并借助其中關于國共十年對峙的階段特征內涵、國民黨反動統治特征、中共探索走向成熟的道路等內容,讓初中生在“國共對峙”相關章節學習過程中視野得到拓展,更好利用文史資料內涵梳理歷史知識點。
結束語:
核心素養培育不僅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更是初中教育教學體系的教育任務和價值使命,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具有教育發展的戰略意義。所以,初中歷史教師需要認清核心素養的內涵所在,了解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優化的價值,通過情境巧用、思維導圖妙用、文史資料結合有的放矢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這樣才能實現初中歷史學科教育質量和初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質量的雙重提高。
參考文獻:
[1]羅洪琪.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新課程,2022(09):143.
[2]陳吉福.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學周刊,2022(06):53-54.
[3]張保成.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04):77-78.
[4]李艷真.以史明鑒? 照亮未來——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J].試題與研究,2022(02):195-196.
31935003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