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可君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不斷涌現了許多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群文閱讀便是其中之一。為學生開展有效的群文閱讀可以顯著地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在形成良好文學素養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順暢。基于此,本文將以高中語文古詩詞為例,簡要闡述應當如何將群文閱讀這種先進高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日常的古詩詞教學中,望給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 言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閱讀這種全新的閱讀形式得以誕生并被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其在實現提升學生閱讀數量、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基于該閱讀形式的應用價值與應用優勢,很多高中語文教師會將其應用于古詩詞教學中,以借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古詩詞中的藝術價值。但是在實際的古詩詞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致使這種閱讀教學形式的教學成效差強人意。因此,本文將以高中語文古詩詞為切入點,嘗試探尋將群文閱讀應用其中的可行教學策略。
一、結合作者創作風格
古詩詞與其他文學體裁之間具有很大差異,不同于其他文學體裁那般,古詩詞通常情況下通篇只有寥寥數十個字,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所描繪的意境意象卻同樣豐富、同樣飽滿。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詩詞背后都隱藏著無盡的文學知識,因此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往往難以理解,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述什么。此外,由于古詩詞創作時代以及創作者的不同,每一首古詩詞都會擁有獨屬于其自身的特點,即使是描繪同一幅景象,抒發同一種情感,也會因為創作時代、創作者的不同而導致創作風格以及文字表達形式天差地別,這就更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難以理解,難以琢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就應當按照古詩詞的風格來進行群文教學,同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古詩詞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借此來幫助學生初步系統化地認知古詩詞。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登高》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同步向學生講解杜甫的其他幾首古詩詞,如《望岳》、《春望》等等,同時在講解這幾首古詩詞時,還應當同步向學生講解杜甫創作這些詩詞時所處的時代以及人生經歷,以加深學生對作品思想感情的認知。如杜甫創作《望岳》這首古詩詞時正處于年輕階段,此時的他滿腹經綸,充滿了自信以及遠大的理想抱負,因此這古詩詞整體呈現出一種自信、甚至自傲的風格[1];而《春望》則是杜甫在安史之亂的后期所著,彼時的唐朝風雨飄搖,原本雄偉的長安破敗不堪,黎明百姓也正在遭受苦難,且此時的自己被俘虜至長安,遭受屈辱,望此情景而創作這首古詩詞,因此《春望》整體風格較為沉悶、壓抑;而《登高》是杜甫晚年作品,彼時的他生活困苦,疾病纏身,且年輕時的遠大理想直至晚年也未能實現,因而于感嘆之時寫下這首詩詞,故而整體風格相較于《春望》而言更加沉悶,其中也蘊含了大量的悲哀之情。雖然這三首詩詞均由同一個作者所著,且整體創作時代較為接近,但是由于創作時作者的生活經歷迥然不同,因此古詩詞的風格也不盡相同。而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群文閱讀教學時,詳細地向學生講解作品風格以及表現風格的關鍵詞句,以此來讓學生形成系統化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結合古詩詞的題材內容
古詩詞對于高中生而言之所以難學,不僅僅是因為古詩詞風格的不同,同時也因為不同古詩詞的題材具有較大差異,且不同作者對于同一種古詩詞的題材的創作方式、想要表達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因此學生往往容易錯誤理解以及混淆記憶。例如《游褒禪山記》、《蘭亭集序》以及《赤壁賦》這一類古詩詞,雖然都同屬于用于記錄游玩山水的山水游記類古詩詞,但是由于作者境遇的不同,遇見的景色也不同,因而在其中所傾注的情感以及表現情感的方式也不同,故而學生在未能深入理解時,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影響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就需要從題材出發來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同一種題材的作品來逐漸開拓他們的閱讀視野[2]。
以高中語文教材中常見的送別詩為例,學生將會學習《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樓送辛漸》等等的送別詩,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送別詩,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思考如何通過關鍵詞、意向來判斷其是送別詩、每首送別詩所蘊含的情感以及表現手法等。通過思考,學生便會發現這一類送別詩中都會含有“送、贈、酬”等關鍵字以及“柳、酒、月”等意向,所表達的情感也往往是將寓情于景等方法表達不舍之情或是通過想象來表達思念之情等等。當學生了解送別詩的這一類共同點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其他送別詩,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加深對送別詩的認知,從而提高群文閱讀效率和質量。
三、結合古詩詞文字音韻美
古詩詞中每一個文字所擁有的音韻美也是古詩詞的文學價值所在,而常用的音韻美表現手法包括押韻、疊詞、重章疊句等形式。所以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從這些音韻美出發,讓學生通過感悟不同古詩詞中的疊詞、押韻來感受到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與意境[3]。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琵琶行》中“嘈嘈切切”、“聲聲”之類的疊詞以及“錯雜彈”、“落玉盤”之類的押韻對于描述琵琶琴聲及描述琵琶女情感的好處以及這些疊詞與押韻的作用。待學生初步了解后,再逐步引導他們分析《聲聲慢》、《歸園田居》等古詩詞中的疊詞所描述的景象與情感,以此來完成群文閱讀教學。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闡述了在高中語文古詩詞中開展群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提供幫助,從而更好地應用群文閱讀來開展高效優質的古詩詞教學。
參考文獻:
[1]楊俊飛. “群文閱讀”在高中古代詩歌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0.
[2]賴曉沖.高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及思考.天津教育,2019(33):76-77.
[3]侯喆. “群文閱讀”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39675019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