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教師成功轉型的途徑之一是在團隊中學習成長。通過自己從一名生物教師向專家型心理健康教師的轉變,總結出經驗:溫暖親切的天性會縮短新手心理健康教師的適應期;名師工作室學習能增強專業自信;導師個性化指導則促使成熟期教師快速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關鍵詞】學科轉型;心理健康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0-0000-00
【作者簡介】張玨,上海市奉賢區未成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上海,201400)副主任,高級教師。
2022年,正值我入職31年。在這31年里,前9年,我是一名生物教師,后22年,我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不是心理學科班出身,而是一名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教師。2000年,我出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濃厚興趣和熱愛,在個人的強烈要求下,順利轉型成了心理健康教師。在歲月的匆匆流逝中,我漸漸從一名新手蛻變成熟手、老手。
半路出家的我從一名新手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究其原因,一半源于先天溫暖親切的個性。當年在華東師范大學念書時,一位心理學教授曾跟我說:“你很適合當心理老師,因為你溫暖又有親和力。”另一半源于生平第一個個案給予我的力量。
某學校一名初二男生,他屬于偏執性人格,有暴力傾向。學校有意勸退,讓他前來輔導。因為是學校強制他來輔導的,所以首次輔導很失敗,無論我怎么尋找話題與他溝通,他都低頭玩手機,視我如空氣。無奈之下,我在他起身準備離開時生硬地“背誦”了一段所謂的“行話”:“我知道你內心有很多的苦楚,你很想找一個人去傾訴,只是你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讓你覺得安全的又懂你的人,我愿意做這個人,聽你講故事,并為你保密。”他遲疑了一會兒,然后用手機記錄下熱線號碼,隨后便消失在走廊的盡頭。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心理輔導就這么匆匆結束了。
兩周后的下午,他突然出現在咨詢室門口。我看著他,內心一陣狂喜與感激,趕忙請他入座。他說:“老師,見你挺親切的,我就跟你講講我的故事吧……”他的父親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病情時好時壞。五年前,母親不堪父親病情發作時的拳打腳踢,與父親分居。他說:?“我恨母親,恨她棄病中的父親不顧。我也恨父親,恨他的病讓我在學校自卑得抬不起頭。”他內心充滿自卑與憤怒。當同學對他稍稍表示出不敬時,敏感的他便大打出手。他試圖通過打架發泄內心的憤怒,掩蓋內在的虛弱,表達自己的無力……????我除了傾聽,簡單給予些“嗯”“哦”之類的回應外,幾乎沒有用其他技術。他并未因此抱怨,而是按約定堅持每個周日下午跟我講他的故事。起先,他會講小時候如何如何的痛苦,日子過得如何如何的艱難。慢慢地,故事的色彩愈發明亮起來。他會越來越多地回憶起爸爸精神正常時,一家三口在一起打牌、逛公園,父親輔導他做航模的情景。
就這樣,我聽了大半年的“故事”。除夕,當時針正好指向零點時,我竟收到了小男孩發來的短信,這是他第一次給我發短信:“祝張老師新年快樂!謝謝您一直陪著我,聽我講故事,您是一個好人。”之后的很多個除夕夜,他的“新年祝福”都會如期而至。
作為新手心理健康教師,我缺乏輔導經驗。但是,我用真誠耐心的傾聽打動了小男孩。在良性的互動中,小男孩不僅傾訴了內心的怨恨,而且對生活重新產生積極的期盼。小男孩的積極變化進一步堅定了一名新手心理健康教師對專業的執著和堅守。
二、名師工作室學習:增強專業的自信心
2015年,我有幸進入“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吳增強)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學習。在這之前,我常被一個問題困擾:我是從生物學科轉型過來的,要彌補心理學基礎相對薄弱這個短板,除了參加各類中短程的培訓班,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增強專業自信心?通過兩年半的學習,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1.跟著導師與同伴學,而不全是跟著書本學。進入工作室學習后,我會經常觀察吳老師最近在讀什么書?寫了什么文章?對于一些大家都在討論的問題,吳老師有什么想法,我還喜歡追問:為什么?每次吳老師來我區指導心育工作時,我特別樂意開車接送他。因為可以在車廂內與吳老師深度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熱點問題,這樣的學習效率很高。工作室的同伴都是各區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我在與他們相處的日子里學到很多。如蔡老師的團體輔導“余生很長,有你真好”能夠啟發我“用心生活,真心去愛,安心釋然”;陳老師分享的危機干預讓我意識到危機督導的重要性。
2.利用碎片時間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工作室的學習,每月能集中在一起學習理論知識的次數不超過2次,更多時候是自學。好在吳老師為工作室學員的理論學習設計了系統課程,他要求工作室成員兩年半內完成《學校心理輔導實用規劃》《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第八版)》《熙琄敘語——一個咨詢師的成長歷程》《兒童與青少年認知行為療法》四本書的研習。于是,我給自己制定了研習計劃,充分利用每天早晚的鍛煉時間,邊跑步邊聆聽上述四本書的音頻課程。我會反復聆聽,并及時記錄精彩之處,閑暇時將其整理成學習心得。工作室學習期間,我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導師規定的理論學習,由此進一步夯實了我的專業底蘊。
3.通過交流把所學知識表達出來。吳老師帶教學員有一個特點,就是鼓勵學員積極交流發言。他認為所學的知識只有通過交流表達出來,才能真正“縫合”進記憶深處。每次集中學習時,吳老師都會安排1-2人做專題分享。起先,我對于這樣的交流發言內心是緊張懼怕的,因為我擔心講得不夠專業。但是每次分享之后,他“看見”的都是我?“可圈可點”之處。這樣的肯定大大增強了我的專業自信心。隨后,吳老師安排我和工作室的同伴去河南固始和甘肅蘭州給當地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每次上課前,他親切的笑容、肯定的眼神就會浮現在我眼前。帶著這份美好的感覺上臺講課效果出奇得好。因此,通過交流把所學知識表達出來,不僅能讓知識“縫合”進我的記憶深處,還提升我的專業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導師個性化輔導:提速邁向行家老手
每個人成長的路徑都不一樣,不可機械復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吳老師每次介紹我的時候總是說:“張玨性格爽朗,聰明能干,想明白一件事,就雷厲風行地去做。”
我常感覺自己像漆黑沙灘上埋伏的一個士兵。照明彈劃過夜空時,我就立即射擊,手里有槍用槍,有彈弓用彈弓,什么都沒有的話,那就撒沙子。發現問題,鎖定目標,然后隨時“扣動扳機”,我有時會懷疑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每次困惑時,吳老師會對我說:“心理輔導是一個心理學臨床應用學科,理論應用于實踐是心理健康教師的使命和價值所在。”在吳老師的鼓勵下,“想明白、干到底”成了我的處事風格。同時,我在他的指導下也正在努力地“干成事”。
1.開發“一體兩翼”區域學習心理輔導課程,為學生創設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區域內由于家庭期望過高、課內外學業繁多、對未來迷茫導致厭學和拒學的學生數日益增多。在吳老師的啟發下,我開發了“一體兩翼”區域學習輔導課程。其中,“一體”是指小、初、高一體化的生涯輔導課程,以引導學生探索“我是誰”“我可以成為誰”為主線,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兩翼”以打開學習大腦、探索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為主要內容的學習策略課程;以主動構建和諧的同伴、親子和師生關系,優化學習環境為主要內容的關系攻略課程。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輔導、關系輔導和生涯輔導,創設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他們主動發展,獲得成功。
2.編寫《奉賢區“醫-家-校”協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輔導手冊》。發展性心理輔導既要關注全體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也要為已經有心理障礙和危機的學生提供心理服務。我在吳老師的指導下,編寫《奉賢區“醫-家-校”協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輔導手冊》,輔導手冊分為高危學生的科學篩查、轉介、門診常規檢查及常用藥物、個別輔導、小團體輔導、家長支持性輔導等6個部分:該手冊成為全區所有專兼職心理教師及時轉介高危學生的專業、實用、便捷的工具。
3.特聘為奉賢區卓越教師培養工程工作室主持人。2018年,我從工作室結業了。同年,奉賢區卓越教師培養工程張玨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同樣是以“兼修道術?潤澤身心”為宗旨,積極探索“1+5+1”遞進式培養機制。具體指第一年,全體入格,成為1名會上課、會輔導的心理健康教師;第二年,根據各自的喜好和特長,分別進入5個不同主題(表達性藝術輔導、家庭治療、醫教結合、多動輔導、敘事療法)的工作坊研習,逐漸升格為1名某方面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師;第三年,全體結業,之后努力地成為1名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心理健康教師。
從半路出家到心理行家,專業成長之路悠遠而漫長,我將繼續一邊自我發現,一邊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