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榮
摘要:新的發展時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的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展,高中歷史教學也需要順應課改的要求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基于學科特點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開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歷史,養成良好的歷史意識。因此,本文首先介紹高中歷史科目的核心素養內涵以及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之后分析基于核心素養開展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最后則是探究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方法探討
引言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更加多樣化和趣味化,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多樣化的手段開展歷史教學,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史以及世界發展史的前提下培養唯物史觀以及其他各項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具備應有的學科綜合素養以及學習能力。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融入核心素養的內容,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以提高。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一)高中歷史科目的核心素養內涵
高中歷史科目的核心素養內涵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素養應該是基于學科特征以及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開展課堂教學。我國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要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養成必要的素質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解釋、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歷史數據的證據以及學生和國家的情感。歷史知識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具備應有的情感、方法和態度。二是歷史是一種理解,歷史的學習并不是死記硬背就可以的,歷史事件之間也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只有理解了對歷史的知識要點掌握才更加深刻牢固。三是要能夠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在對某一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歷史事件。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科學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歷史知識教導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科學分析歷史。具體而言就是史料的選擇與應用,要確保史料的真實與嚴謹。第二,目標性原則,這一原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使課堂教學的內容與重點始終圍繞著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細化教學內容,從而使歷史知識的學習不再抽象化。第三,開放性原則,這一原則則強調歷史課堂教學應該是靈活的,問題導入要開放,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教學空間也需要擺脫以往的室內教學,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室外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第四,主導性原則,這一原則強調的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以及合作實踐的方式進行學習,但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把握好教學的尺度,使學生的學習全面、多元。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
歷史這一學科是對已經發生過的事件進行學習,需要具有一定的嚴謹性,相關內容的展示和講解,需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唯物史觀。高中歷史課本中的一些史料實證,學生們無法從現實生活中取證,高中歷史課本中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太大,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有些高中歷史老師“固步自封”,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都停留在應試教育時期,新課改背景下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輔導作用,但是有些老師還是堅持課堂以老師為主體,學生圍住老師轉,還有些高中歷史老師缺乏創新意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的教學模式一直是老師在上面“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越來越低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高中歷史教學質量越來越低。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史料意識
互聯網以及信息化的發展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學生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展示圖文并茂的歷史資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通過視頻形式,創設出良好的歷史情景,讓學生們很直觀的了解到歷史的發展過程。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抽象的史料展示給學生,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文字信息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比如,在講授《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從春秋到戰國民族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民族經濟有哪些重大發展,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思想家們都有哪些的思想流派?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流派有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便于構建信息化課堂。
(二)教師提升歷史核心素養教學能力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第一,教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不斷學習和深入研究歷史內容,這樣才能夠優化教材的知識結構,對歷史知識了然于心,在面對學生的提問能夠進行解答,而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改變,使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第二,教師要具備歷史學科教學能力,不局限于知識的講解,而是應該通過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并且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為學生構建系統的歷史知識結構構架。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核心素養重要性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入,不斷改變教學觀念,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核心素養教學水平也有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的必然結果,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理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明顯提高,而且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歷史核心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林日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35-136.
[2]趙志賢.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19(25):105.
[3]戴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52-53.
3011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