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生 譚沖 左金龍


摘? ? 要:針對目前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實踐的現狀,以畢業實踐為研究對象,通過考查畢業生選題分類、課題擬題、選題、過程指導、成績評定等環節,探索出畢業實踐培養環節的新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該模式對提高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踐;教學改革;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3-0054-03
進入新世紀以來,主要發達國家圍繞創新人才培養相繼提出了新戰略和新政策。自2009年9月以來,美國頒布了以《美國國家創新戰略》為代表的系列創新政策,建立了培養創新人才的工業園區、企業孵化器、研究中心模式;2009年6月,英國公布了“建設英國的未來”計劃,提出了教學中心模式、沃里克大學模式;2009年12月,日本也出臺了《面向光輝日本的新成長戰略》,提出了產學研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共同研究中心模式、科學城模式。2017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發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指出新模式選題是在總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體制機制改革和大學組織模式創新。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提出要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1-2]。目前,哈爾濱商業大學環境工程及其他一些工科專業實踐教育模式過于單一,尤其是畢業實踐培養模式,采用分配學生到建立的實習基地進行參觀性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由指導教師擬定的方式,學生被動選擇實習單位和畢業(論文)設計課題,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達不到預期的培養效果。
因此,文章在現有的課程體系基礎上,結合專業發展方向、學生興趣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等,探索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踐環節培養新模式,提升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解決企業和學生對接的問題,促進學生就業,提高環境工程專業師生在區域內服務社會的水平。
一、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踐的現狀分析
畢業實踐環節包含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以參觀企業形式完成,實際生產的認知程度和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指導意義理解有差距[3]。畢業論文模式為:畢業指導教師一次性擬題、學生選題、集中2~3個月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最后根據畢業(論文)設計對開展過程、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及答辯等方面進行考核。這種模式中,擬題環節擬定的畢業課題方向并沒有與學生興趣和就業方向相結合,部分選題缺乏創新性、針對性和應用性,不能發揮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主觀內在動力。選題環節采用一人一題的選擇模式,一次完成選題,導致部分學生選不到合適的課題和指導教師。畢業指導過程多采用一名指導教師指導多個畢業生的方式,存在指導教師精力不足的弊端,從而導致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不能及時到位。而學生正好處于求職、研究生復試、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等關鍵時期,占用了部分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時間,導致學生不能將精力集中于畢業(論文)設計上,同時學生多以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為動力,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生本身的積極性較低,這些都會導致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下降??己谁h節目前主要根據畢業(論文)設計的參數或者實驗數據、結果分析、論文撰寫及答辯環節的學生表現來評定成績,但是答辯的時間有限,以及教師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不了解,導致存在不能準確評價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情況。
二、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踐環節培養新模式
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學生特點的凸顯、專業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益變化,高校需要對以往的畢業實踐環節的模式進行改革創新,這樣才能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才能充分發揮畢業(論文)設計這一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以滿足專業認證和環保行業等對畢業生自身所具備的專業實踐能力的要求。因此,文章提出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踐環節培養新模式,克服以往畢業實踐環節培養模式的弊端,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畢業論文擬題和選題新模式
畢業實踐環節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是一種綜合性的專業教育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分析并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是檢驗、考查學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式[4]。首先,深刻理解培養方案和明確畢業實踐環節培養目的。培養目標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通過畢業實踐,培養學生具備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監測與評價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從事環境規劃、設計、評價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最終成為具有較強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次,結合專業興趣、就業方向、科研課題、企業所需等擬定畢業課題方向。根據目前專業培養的方向和社會需求,將畢業課題方向分為實驗研究型和工程型(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檢測及驗收、工程設計等)兩類,研究類主要針對考研、科研院所就業等去向的學生;工程類主要針對直接就業的學生。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擬定畢業論文的方向。這種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擬題,改變了學生被動選擇畢業題目的現狀,促使指導教師擬題方向結合學生專業興趣和就業方向,確保擬題具有針對性、應用性、創新性。最后,畢業課題采取分組雙向選擇,適當進行課題調整。畢業課題滿足一人一題,學生按照擬報的方向,進行課題的選定,在一題多人選擇的情況,由指導教師確定該畢業課題歸屬哪個學生,這樣會出現學生的課題在具體方向上出現偏差的情況,通過指導教師和學生進一步溝通來調整個別課題,以滿足學生可以選到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的需求。
(二)校企聯合指導過程的新模式
專業畢業指導教師采用教研室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相結合的指導方式,可以彌補指導教師精力、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畢業實踐環節新的培養模式。高校通過引入企業實際生產項目,再根據企業工作崗位要求,把企業生產項目細化為若干個項目,并按照教育教學規劃,構建項目化畢業(論文)設計課程體系,按照工作任務編制項目化畢業(論文)設計,并組織實施,讓學生能在教學實訓過程中直接參與到企業真實的項目生產中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1.校內指導教師分組
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雙師型(或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一組,主要指導工程類學生的課題設計,其他指導教師(有科研項目、年輕的博士教師等)一組,主要指導研究類學生的論文。這樣的分組模式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優勢,提高了論文指導過程的有效性。
2.校外聯合培養基地建立和指導教師的選擇
通過走訪、座談相關企業的專家、科研機構、畢業生所在企業等,開展畢業實踐環節模式討論,建立企業、校友、學生等信息庫,篩選能夠聯合培養學生畢業實踐環節的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作為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基地;選定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或研究機構有指導學生能力、經驗和精力的人員作為聯合培養學生的指導教師,將校外指導教師按照研究類、工程類指導方向分配到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團隊中。
3.校企教師聯合指導方式
根據每年校企聯合擬定題目數量和學生選定的情況,選定工程類、研究類畢業課題的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到企業“真題真做”,畢業論文的指導采用以校外指導教師為主、校內指導教師為輔的指導方式。由于提前了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該模式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為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校內進行畢業課題的學生,以校內指導教師為主、校外指導教師為輔的指導方式,同樣可以提高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興趣和動力。
4.成績考核與評定
在畢業(論文)設計成績考核評定環節,以畢業(論文)設計目標達成評價為主線,充分考查學生在畢業設計環節的學習態度,重點考查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對所學工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以及對工程與社會、職業規范理解,個人和團隊的處理、溝通,自我學習等方面的能力,最終結合論文質量和答辯情況,對學生的最終成績給予評定。
三、校企聯合培養新模式實踐
在探索校企聯合培養新模式過程中,哈爾濱商業大學逐步建立6家穩定的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新模式下開展了2013級、2014級和2015級本科畢業生分類聯合培養實踐,具體情況見表1和表2。通過分類聯合培養模式,選擇工程類課題的學生人數比例逐年增加,2013級、2014級和2015級選擇工程類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8.36%、41.76%和53.52%。到企業進行畢業實踐的學生逐年增加,2013級、2014級和2015級到企業進行畢業實踐的學生比例分別達到24.66% 、30.77%、和38.03%。與此同時,畢業后留到聯合培養企業的學生人數占企業人數的比例逐年增高,其中2013級占比44.44%,2014級占比42.85%,2015級占比48.15%。從上述變化可以看出,畢業課題擬題、選題、指導、評定等環節的新變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明確了學生的就業方向,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強化了學生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就業。
四、校企聯合培養新模式成效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將畢業實踐環節分類培養與學生興趣相結合,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學生就業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搭建了橋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工程實踐、工程設計和工程創新能力,實現了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3年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實施,得到了學生和企業的高度認可,形成了一種切實可行的畢業實踐環節培養新模式,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提供了新的途徑,可作為普通高校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畢業實踐環節培養體系的新模式,也可推廣應用于其他相關專業。然而,要更深層次地推動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首先,建立靈活的課程開發制度,給予企業和教師在畢業(論文)設計中更大的權利,考核評價體系具有一定彈性,減少企業畢業(論文)設計的難度;其次,建立校企合作成本分擔機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成本分擔制度,只有保障了雙方的權益,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才能長遠;最后,為承擔畢業(論文)設計的企業減輕稅賦負擔,使其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到人才培養中。
五、聯合培養畢業環節新模式運行及思考
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前提,選擇符合專業特點的企業,企業不僅提供學生實習崗位,還要使學生在實習崗位獲得專業能力。做到企業提供平臺,學生服務企業,高校監督管理,達到畢業實踐良性循環。校企雙方在雙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簽訂合作協議,制定學生畢業實踐環節培養的方案。在畢業實踐期間,學生需要參加企業職業培訓,積極參與企業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在分享高校資源優勢的同時,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強化學生工程實踐、工程設計和工程創新能力。最終,探索出一種校企合作畢業實踐培養新模式。
在總結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高校應進一步優化新模式,同時應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如何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密切聯系,積極推進校企之間的有效互動,相互交融,深度合作,逐步形成高校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2)如何持續建立與優選畢業實踐環節分類培養新模式企業基地;(3)如何進一步優化管理,持續保障學生培養質量;(4)如何保證持續的培養經費、安全等問題。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實踐環節培養新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的能力和促進就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不同層次高校、不同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內涵不同,需要指導教師不斷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最終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陶愛榮,張東亮,文先太.基于校企合作的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0):81.
[2]? 沈曉莉,程慎玉,曾惠明,等.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構建[J].廣州化工,2020,48(24):232.
[3]? 王林,陸斌,王巧英.OBE理念在環境工程畢業實習生產實踐環節中的探索及應用研究——以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9):163.
[4]? 徐忠,蘇欣穎,李俊生,等.產學研用背景下環境工程課程體系改革及創新型人才培養[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72(4):2.
■ 編輯∕陳晶
391150058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