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高校來看,在《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這門課程當中,最大的問題其實在于過于局限在理論學習上,這一點其實并不符合專業教育的實際要求。而且,忽略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心理素質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會導致無法保證人才的復合型發展。對此,為保證《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能夠獲得提升,則必須要落實在教育工作中,開展課程思政。
關鍵詞: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學前教育;教學;課程思政
前言
當前,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各類私立學校以及教育機構,其實都對就職人員自身的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作為高校來看,針對學前教育的學生,其實應該對幼教保教工作的全新要求進行有效分析,更要實現在各項工作整合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教育改革,并使教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以復合型人才的培育為主,保證教育工作開展的實際質量,以此才能確保學生的高質量發展,能夠真正為教育行業的發展作出保障。
一、元素挖掘助力思政目標確立
對于《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這門課程來看,其實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增進與維護學前兒童的健康。教材當中包括了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生理特點、意外傷害處理、膳食營養、心理健康、疾病預防以及保育等相關內容,這也使得這門課具備著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更加富含了課程思政的相關元素[1]。因此,教師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其實要對教材當中所包含的課程思政的要素進行深度挖掘,更要通過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進行有效整合,這時才能做到將師德情懷、理念信仰、等核心理念進行有效使用,并以此來實現樹立課程思政的目標。
在具體落實上,由于課程內容包含了學前兒童的意外傷害處理以及疾病預防等內容,其實可以通過結合當前的疫情問題來實現就我國傳染病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使用。這時,通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以先進的事跡進行學習,其實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與此同時,對于該專業的學生來看,其實需要具備良好的師德情懷。因此,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其實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到該階段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以及影響因素。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案例學習法,讓學生認識到該階段兒童生長發育的差異性,并讓學生明白,只有公平對待每一名兒童才能為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創造機會與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要以自主發展為基礎。基于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要在課堂上開展交流討論會,并讓學生暢所欲言,以此來進行引導,同時對學生不正確的觀點進行指正。還需通過反思與評價活動,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正與學習,這時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才能在學生從業時,可以真正實現發揮自身的價值。
二、原則應用助力一體課程建立
課程思政需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在原則使用上,必須要保證學生對于價值理念的學習能夠落在實際行動中,這時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對此,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須以實際案例為主來進行使用,這時才能夠使教育的話語變得更具感染力。與此同時,對于實踐項目來看,教師必須要保證實踐活動的豐富性,更要強化實踐活動的育人效果。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主題設立的方式,將真實發生的案例以及相關政策進行引入,并以此來實現構建一體化的課程學習模塊。這樣,通過保證課程內容的時代性與引領性,進而保證課程的開放性與實踐性,就能夠在這種模式下,真正實現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融合發展助力教學方法更新
課程思政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實現幫助學生生成正確的三觀,同時以立德樹人的方式,實現進行教學引導,并使學生能夠真正養成自主探究與學習的好習慣,進而通過積極實踐與反思來實現助力學生發展。因此,這就需要通過設立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實現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使學生通過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助力自我成長,這時才能在不斷地實踐與探索過程中,真正塑造出學生的價值觀,以此達成課程思政的目標[2]。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學前教育的膳食配餐環節中,并通過自我制定方案以及實施,實現評價反思,以此來幫助學生塑造價值觀。這樣,通過知識的傳授、價值觀的塑造以及能力的培養,從而構建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其實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在所有環節中進行監督,更要保證學生在方案制定時能夠說明方案的合理性,再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找到方案當中不合理之處,讓學生進行討論與完善,這樣才能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真正確保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對于反思環節來看重點,要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找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并在過后通過積極反思找到解決的辦法。如,兒童不喜歡胡蘿卜,不愿意吃胡蘿卜,可以通過將胡蘿卜改變造型來讓兒童進食。
四、資源整合助力教育格局構建
課程思政不能夠只在課堂上進行,也要貫穿在所有的教學活動始終,更要實現將分散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應用,以此才能夠達到育人的效果。基于此,對于《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這門課程來看,教師其實需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更要讓每一名學生結交到社區資源當中的二至三名兒童,以此來根據課程進度開展全過程實踐。或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實踐基地,讓學生參與到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當中。通過這種方式,其實更有利于開展全過程思政,也可以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實現構建全過程的育人格局,這時就能保證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夠更加順利,也能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做好保障。
總結
在《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這門課程中,想要實現課程思政,教師就必須認清自身的角色,更要找到學生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并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實現對課程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這時才能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強化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效果,以此才能在關心與指導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幫助,并使學生能夠在課程思政的教育下,真正實現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艷秋.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探析——以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課程為例[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0):189-190.
[2]竇敏娜. 課程思政在高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 品位·經典,2021,(13):74-76.
陳萍(1982-),女,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