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容
摘 要:在小學語文習作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發展。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可以將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進行融合,促進學生對于習作知識的理解。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導入實踐中,可以發現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習作書寫技巧,促進學生對于詞語的使用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導入實踐進行分析,希望可以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了解習作的重要性。但單一的學習模式容易使學生在進行習作的過程中產生枯燥的情緒,不良的情感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混合式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利于學生進行習作時的趣味性,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環境來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有利于學生的寫作內容的拓展。在課程導入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創作的靈感,也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技能的提升,從而促進課堂的學習效率。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程設計,有利于課程的把握。
一、混合式學習對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混合式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的習作發展。在混合式學習方法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素材,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動力。在學生進行習作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其學習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興趣作用,通過混合式學習將網絡中的相關知識進行展示,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素材,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和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跟教師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自主的進行知識的探索,從而有利于課堂的教學實施,使學生的寫作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教材中的知識來進行擴展,從而可以通過網絡將知識從課堂內轉向課堂外,促進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在互聯網上進行知識的傳遞和吸收,為學生建立自主的學習能力[1]。
二、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有利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也可以促進教學的實施。
(一)通過互聯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積累習作素材
伴隨著混合學習模式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在網絡學習模式中通過微課,有利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進行習作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掌握,從而明確所要抒寫的主題。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互聯網來進行資源的拓展,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所需要完成內容的基本結構,再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導入過程,可以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來進行習作創作,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語文習作課程《奇妙的想象》這一堂課程中,可以通過混合式學習模式將導入的過程中融入多媒體進行教學。在進行相關知識元素展示時,可以將釣魚、晾衣服、被子長度、數量等進行相關元素的展示,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想象。在進行知識拓展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可以更立體的對學生進行相關元素的展示,從而有利于學生的選題思路,提升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拓寬了學生可用的寫作素材,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習作創作,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2]。
(二)利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實現多種教學方式
在教學模式的使用方法中,利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可以增加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習的過程中融合不同的方法來促進學生對于相關寫作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進行習作的過程中,彌補詞匯量和表達方式中的短板。通過融合式學習模式,在課程導入的過程中,可以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路的梳理,也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方式。在進行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利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可以豐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于習作主題的掌握能力,有利于學生的書寫。
例如,在《我家的小狗》這一堂習作課程中,需要對相關情景進行展示,根據多媒體課件,學生對于不同情況下的小狗進行直觀的觀察。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技術,豐富了教學方式,也可以使學生看到不同情景下的小狗,而為學生的書寫提供了眾多的思路,也可以幫助學生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的內驅力,有利于學生的文字表達,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通過混合式學習,優化教學模式
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中,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在教學模式中,可以通過就地轉換的方式,使學生轉換其角色意識,站在教師的角度來進行學習。在面對面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的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理解,同時通過在線學習的模式,可以有利于學生對于課堂的反轉。通過反轉課堂,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來進行時間的分配,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相關知識的探索,學生占據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對習作內容進行自主性的創作,幫助課堂習作效果的提升[3]。
例如,在《我愛故鄉的楊梅》這堂課程中,可以調整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對相關元素的理解。也可以在反轉課堂的過程中,叫學生體驗主動的學習模式。在線進行相關素材的梳理,從而來進行課堂內容的展示,使學生占據課堂的主動權。從而在進行習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進行自主性的創作,也可以促進學生對于相關楊梅樹的描寫的豐富的寫作素材。在進行習作課程的過程中,也可以讓每一個相關歷史進行自主性的梳理跟搜索,有利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控,從側面找到其需要習作切入點和寫作技巧,從而提升了學生對于相關寫作技能的掌握。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可以有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下,進行素材的積累和理念的升華,從而有利于學生積極的進行開展習作創作,找到符合自己的寫作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系統性的寫作模式,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混合式教學——以《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主題作文教學為例[J].現代教學,2021(Z1):142-143.
[2]于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天津教育,2020(30):153-154.
[3]楊曉紅.小學語文“先導式”習作教學模式應用策略[J].中華少年,2017(11):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