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南 董勝楠 郭鑫

摘要:目的:探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護理中互動達標理論的應用對其心理狀態與依從性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時間2019年9月-2021年11月,接診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法分成兩組;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研究組開展互動達標護理模式;比較干預前后兩組心理狀態,及依從性情況。結果:經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SSRS評分高于研究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護理中互動達標理論的應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依從性提高。
關鍵詞:雙相情感障礙;互動達標理論;心理狀態;依從性
雙相情感障礙為常見精神疾病,癥狀為抑郁、躁狂交替性產生。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自控能力差,精神狀態異常,習慣發生改變,出現抵觸行為,給臨床療效造成異常影響,患者病情反反復復。因此如何開展有效護理手段,促進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臨床依從性提高成為關注的重點。近幾年互動達標理論在各科均開始應用,本文主要探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護理中互動達標理論的應用對其心理狀態與依從性的改善效果,時間2019年9月-2021年11月,接診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現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時間2019年9月-2021年11月,接診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法分成兩組,每組42例;研究組男 22例,女 20例;年齡 22~73 歲,平均(51.29±4.31)歲;病程 1~7年,平均(3.04±1.62)年。 對照組男 23例,女19例;年齡 22~73 歲,平均(52.03±4.16)歲;病程 1~7 年,平均(3.12±1.02)年。上述兩組一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保持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簡單疾病宣教,必要的用藥指導,生活方面指導護理等。
研究組開展互動達標護理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入院評估: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精神狀況進行評估,并對患者的病程、用藥、生活等多方面情況進行基本了解;予以患者初步的評估,在接待患者中,通過護患間的互動,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設定護理目標: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目標。經過綜合討論結合臨床經驗為患者制定護理目的,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使其充分了解
護理需求,目標設定的意義等,以便于護理方式與要達到的護理目標相一致。如設定目標為改善抑郁情緒,則可有針對性地予以音樂護理、運動康復、言語干預等措施,如設定目標為提高依從性,則有針對性地予以健康宣講、疾病知識強化等護理干預。
嚴格執行:根據已經制定的護理措施,需要嚴格執行,做好患者的病情監測,病房保持干凈整潔,病房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盡量減少患者之間的干擾。做好心理干預,通過有效的疏導指引,降低焦慮情緒,同時鼓勵患者發泄焦躁不安的情緒;指導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用藥,穩定情緒,提高依從性。同時亦可根據患者的伴見癥狀選擇音樂,幫助睡眠。
護理目標實施情況評價: 對制定的目標實現情況進行客觀評價,評價護理措施效果。 如未達到制定目標,要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所在,對原計劃和目標進行修正,再次實施互動達標。
1.3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組間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比較,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 SSRS),成正相關性;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 HAMD) ,成負相關性。
組間用藥依從性評價比較,患者遵照醫囑定時、定量正確服藥為完全依從;基本遵照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偶爾呼吸誤服、漏服為部分依從;不遵照醫囑,隨意增加藥物數量、不定時亂服為不服從。
1.4統計學處理
SPSS25.0分析,數量數據(%)體現,x2檢驗,計量數據(x±S)表現,并t檢驗,如P值<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組間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比較
組間干預前, SSRS、HAMD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SSRS評分高于對照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組間用藥依從性評價比較
研究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幾年由于社會壓力,自身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雙相情感障礙臨床根據雙相障礙表現分為躁狂發作、 抑郁發作以及混合發作,一旦患者病情發作,影響極其嚴重,部分患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嚴重的甚至對自身及他人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目前臨床對于此類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由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自控力較差,依從性低等,對臨床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對臨床療效產生不良影響,予以患者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病情的改善及早日康復等多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互動達標理論自 1981 年由美國護理學家 mogen-King 首次提出后,逐漸應用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互動達標理論在系統論基礎上加以符號互動論和多學科范式整合理論,它主要強調個人系統及社會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應用于護理時,是通過建立共同目標,護士和患者共同參與護理活動,以護患間互相交流和作用而實現共同健康目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SSRS評分高于研究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護理中互動達標理論的應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依從性提高。
參考文獻:
[1]侯明月,張影.情緒智力團體健康教育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8,10(5):427-430.
[2]林雪平,朱翠杏,肖旭曼,等.家庭護理干預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3):35-37.
[3]高冰,謝珺.基于 King 互動達標理論的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質量和依從性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6):122-126.
[4]鄧金英.互動達標理論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6):176-178.
[5]尹竹芳,陳琦,李峰,等.互動達標理論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74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