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波
摘 ?要:新課改過程中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的建設和培養,也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要求各學科承擔起滲透德育內容的責任。音樂作為初中課程體系的一部分,承擔著培養學生藝術審美素養的重任。“和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音樂領域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初中音樂教師應重視課堂上對“和文化”的滲透,讓德育成為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份力量。本文從課堂和諧氛圍塑造、音樂“和文化”內涵挖掘、利用多聲部合唱體現“和文化”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和文化”中獲得成長。
關鍵詞:初中音樂;和諧;滲透;教學策略
引言
“和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無論是涉及到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涉及到人類社會發展的“以和為貴”,還是涉及到人際關系的“君子和而不同”,都講究一個“和諧”。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和文化”的體現之處。中小學音樂教育課堂上應著重體現出“和文化”,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德育的滲透和滋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主要以初中音樂課堂為目標,研究“和文化”的滲透。
一、初中音樂課堂營造和諧氛圍
(一)師生互動和諧
想要營造和諧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活動必須和諧,有任何一方參與不積極,都無法形成和諧互動。教師作為課堂上的重要角色,即便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今天也不能被忽視。教師應在課前積極備課,避免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或者流水賬,要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需要富有激情,用情緒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若教師先覺得一首歌平淡無奇,學生怎么能燃起學習的熱情。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要參與者,本身對經典、傳統、民族音樂缺少興趣,更喜歡旋律簡單、節奏鮮明的流行音樂,對初中音樂課堂的參與積極性有限。教師除了要保持自己的感染力外,還需要做好學生興趣的激發,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等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促成師生和諧互動。比如,組織學生對比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的區別,將一首被近期翻唱或編曲創作的經典音樂作品作為研究對象,讓學生自己通過聆聽、感受去發現區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又比如,教師在講解一些演唱技巧時,可借助目前傳唱度、熱度較高的流行音樂作品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學會使用氣息去演唱而不是嗓子,讓學生學會使用氣息。
(二)老調新編創造氛圍
學生并非對音樂不感興趣,而是對陳舊的、古老的音樂不感興趣,若教師能夠將一些古老的音樂旋律搭配上新的歌詞演唱出來,能夠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如果歌詞足夠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更能夠吸引學生傳唱。前些時間,一個學生演唱改編歌曲三連音吐槽食堂飯菜和手抖阿姨的視頻在短視頻平臺爆火,這就是一個老調新編的最佳例子。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改變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喜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接受音樂知識,并愿意參與演唱,提升音樂課堂的和諧氛圍。
二、挖掘音樂中的“和文化”
從古至今、從中到西有無數音樂作品在傳唱和平、傳唱生命的和諧,近現代音樂作品在人類社會和平的表達之外添加了環保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議題,這些都是音樂中的“和文化”,是“和真、和善、和美、和雅、和平”的體現。比如在《愛的奉獻》之中,無需教師多挖掘、多指導,學生自己就能夠從歌詞中感受到作詞人、作曲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能變得更加“和善”。比如在《友誼天長地久》之中,學生通過歌詞的表達可以回憶起自己與朋友相處的點點滴滴,友誼這個不會過時的話題透過音樂向學生傳遞了關于真正友誼的思考,引導學生追逐“和真”。又比如在《綠色的夢》之中,學生一開始可能無法準確定義題目“綠色”所指是什么,但隨著旋律的展開、歌詞的訴說學生會發現這是一首呼吁環保的歌曲,引導聽者去思考人類與地球的關系,這是在歌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音樂中的“和文化”其實無需教師多費口舌,就能夠被學生自己所挖掘,不僅能避免音樂課變成語文課,還能夠提升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參與度。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和平”
自古以來,我國的傳統思想就存在著“家國”思想,人們在歌頌“家和萬事興”的同時也在不斷歌頌“和平”。我國有著漫長的對抗外敵來侵的歷史,保家衛國成為古代詩詞人、近現代音樂家們的主題。《黃河大合唱》等紅色革命歌曲所表達的感情就是保衛祖國、保衛家鄉,隱含著愛護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挖掘紅色歌曲背后滲透的追求“和平”的信息。除了教材中的此類音樂作品外,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加入愛國版、奧運特別版《錯位時空》等2021年一度刷屏網絡的熱門歌曲,用視頻的方式喚醒學生心中對祖國的熱愛,喚醒對過去一年感動人心瞬間的記憶,向學生展示音樂所能傳遞的情感力量。
結束語
想要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滲透“和文化”,教師需要從師生互動、音樂內涵、合唱三方面著手,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把握住,讓學生深刻感受音樂的趣味。“和文化”的滲透屬于初中音樂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使德育成為促進音樂教學水平成長的一環。
參考文獻:
[1]程文杰.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和諧互動的對策探究[J]. 考試周刊,2021(49):1-2.
[2]王萍. 基于學生素養教育立場,以學為中心的音樂課堂教學——以蘇少版《多聲和諧》單元為例[J]. 新課程,2020(0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