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伶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加強對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引導是最好的方式。讀寫結合教學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詞匯積累,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在實際學習中,語文閱讀學習是以吸收知識的方式進行的,寫作學習則是通過輸出的方式展現語文閱讀積累的成果,兩者相輔相成。本文是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和途徑來分析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方法和途徑
引言: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讀寫結合的必要性,正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所言,良好的寫作需要閱讀來打基礎,沒有閱讀基礎的寫作宛若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通過關聯讀與寫兩個不同的過程,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教學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通過多樣的單元訓練,可以將教學主題與學生的學習目標相結合,在讀寫訓練中同步講解情感與內容,使學生高效吸收其中的知識[1]。
一、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通過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寫作方法,增加知識積累,在寫作中提升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輸出能力,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經驗,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分離,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僅僅讓學生學習課文的生字詞,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沒有從語言的角度指導學生[2]。而在寫作教學中,也僅僅是將寫作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按照固定的套路進行寫作,沒有將其與閱讀相結合,使閱讀與寫作相分離,學生難以將閱讀知識遷移,語文教學質量較差。而將讀寫結合,使教學擺脫了這一困境,使閱讀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推動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和寫作素材,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踐策略
(一)以閱讀為基礎,培養寫作興趣
對小學生而言,多姿多彩的閱讀內容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改進學生的學習理解模式,有利于語文思維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3]。同時,教師需要按照“怎么讀—讀什么—怎么寫—寫什么”的教學思路安排課程體系,從而在由易到難的引導中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他們在閱讀的基礎上找到學習的主體目標,為讀寫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做好鋪墊。
例如,在《鳥的天堂》一文的教學中,小學生容易沉浸在良好的閱讀體驗下,代入式地理解閱讀之美,容易被文章所描繪的優美景象所打動。通過對“飛鳥”“大榕樹”等意象的理解,學生能夠逐漸產生“我也想說點什么、寫點什么”的欲望,想把自身所遇見過的最難忘的景色、最深刻的回憶記錄下來、抒發出來。而教師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感性思維的引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一份喜愛之情。學生對景色的愉悅心情可以轉化成寫作的動力。在讀與寫的高度結合下,學生初步產生了寫作的興趣,在表達自我的過程中對文字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從而能夠對語文學習建立起良好的印象。
(二)結合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能力
良好的能力,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學習文章的語言表達形式,感悟文章的表現形式,了解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文的應用形式,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了解語言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燕子》的教學中,文章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燕子的小巧可愛以及春天景色的絢爛奪目,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句子,感受文章句子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思考能否用另一種方式進行表達,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探究文章內容,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加深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讓學生從寫作的角度欣賞文章,分析文章中的句子,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寫作主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主題,讀寫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如教師可以提出文章的某一段落,讓學生了解這一段的主題,先閱讀文章,再進行分析,明確寫作方向,讓學生結合課文案例進行寫作,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三)創設良好情境,構建讀寫聯系
情境教學模式能把語文教學的課堂變得活潑有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做課堂的主人,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疑問,教師起到的是積極引導學生和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
如以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為例,教學一開始就通過問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小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告訴老師你們是為什么讀書的嗎?這個時候學生會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告訴老師自己為什么讀書。通過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能進行充分互動交流,從而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其次,在講解課文是通過周恩來總理的故事表達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請學生分別討論誰是周總理,大家被課文當中的哪個部分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什么是熱愛祖國等問題。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分析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及時糾正他們對常識性知識的錯誤認知。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相連,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梅.試論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133-134.
[2]吳進華.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讀寫結合[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1):1.
[3]楊惠娟.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9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