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鋒 施雄智 葉秀娟 張海霞 黃朝貴 丁一 吳東


摘要: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社區居民心肺復蘇(CPR)認知情況和培訓需求,為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尋找依據。方法 對防城港市內5個社區自愿參加心肺復蘇的居民在培訓前進行問卷調查,對參加心肺復蘇培訓人員的基本情況、心肺復蘇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心肺復蘇培訓需求等進行問卷。結果? ?5個社區共有873名居民參加培訓,其中男性363名,占41.58%,女性510名占58.42%;小學文化48名占5.5%,初中208名占23.83%,高中以上617名占58%,居民心肺復蘇知曉率為51.78%(452/873),50%以上是通過網絡媒體知曉。90%以上居民認為對于自己及家人均應學習掌握心肺復蘇技術,且90%以上的居民認為應在中學以前就應該進行心肺復蘇的培訓學習。如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時有部分人不愿意參加救治,65%以上的居民不愿意參加救治主要是沒有信心、怕傷害病人、怕不衛生、怕承擔法律責任等,只有33%的人沒有任何顧慮的去搶救病人。結論 防城港市社區居民心肺復蘇知曉率處于中下水平,知曉途徑主要是從網絡媒體和學校、培訓班中知曉,參加心肺復蘇培訓女性更為積極,絕大部分為初中以上的學歷,系統掌握心肺復蘇的人較少,絕大部分人都愿意學習心肺復蘇技術。但大部分人因各種原因不敢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搶救病人,因此下一步應該充分利用和管理好網絡平臺尤其是微信平臺、多舉辦培訓班,同時宣傳民法典政策中施救者利益保護制度,樹立施救者信心,推動心肺復蘇科普工作,落實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不斷提高心肺復蘇救治成功率。
關鍵詞: 心肺復蘇術; 急救技能;居民;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2
據報道心臟性猝死已占猝死總人數的50%,心臟性猝死一半以上發生于醫院外,而心源性猝死患者50%以上的生命可以通過自救互救挽回,心肺復蘇是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最基本也是最可行的技術和方法,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能夠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可以明顯提高此類患者的生存率。按猝死搶救黃金時間,其最佳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這意味第一目擊者絕大多數是身邊人員或普通民眾,作為第一目擊者是否可以在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之前進行有效的搶救措施,對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達到提高生存率起到關鍵性作用。而現階段我國由于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不高,絕大多數公眾不知道如何進行心肺復蘇操作,現場目擊者多數采取撥打急救電話,錯過前1-4分鐘的黃金搶救期。據專家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心臟驟停急救成功率低于1%,世界平均搶救成功率是2%,而美國超過60%的搶救成功率。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我國大眾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過低。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如挪威、丹麥等西歐國家[1],而且對心肺復蘇的知曉也不全面、不系統、不規范,因此即使他們參與搶救成功率也不高。為了掌握本市社區居民心肺復蘇知識認知情況、對心肺復蘇培訓需求情況及現場心肺復蘇搶救意愿和相關影響因素等,本研究于2020年對防城港市5個社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現場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培訓,也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居民心肺復蘇培訓提供科學依據。真正落實把心肺復蘇技術交給廣大民眾,以便必要時能使每個第一目擊者能用自己掌握的急救技術參與搶救生命,現把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防城港市防城區水營社區、東興市七星社區、東興鎮深溝社區、港口區沖孔社區、江平鎮城北社區、馬路鎮火光社區5個社區共873人,均為社區組織,愿意參加心肺復蘇學習的人員,對他們進行問卷,填寫后再進行理論培訓和技能操作培訓。
1.2方法
調查方法是參照文獻及《2018版國際心肺復蘇指南》,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分為一般情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是否知曉心肺復蘇、從何知曉、是否參加過培訓,是否愿意參加心肺復蘇培訓,現場搶救意愿及心肺復蘇基本知識等共15個問題。調查方法為自填式,參與培訓的醫護人員向自愿來參加培訓的社區居民發放問卷,并說明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
1.3資料統計
采用華西醫大公共衛生學院的PEMS3.1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來表示。
2結果
2.1 基本情況(見表1)
從表1中可知參加培訓女性居民較男性居民更多,31-60歲是中堅人員占近80%,初中以上學歷占94%以上,以自由職業和單位員工居多,占69%以上。
2.2? ?心肺復蘇知曉率及知曉途徑(見表2)
從表2中可知只有51.78%的居民知曉心肺復蘇,但男女知曉率經統計學比較無差異性(P>0.05)。且54.24%是從網絡媒體知曉。
2.3心肺復蘇培訓需求情況表(見表3)
從表3中可知居民對心肺復蘇相關知識的是渴望的且愿意積極參加的,超過90%以上的人認識到自己和家人很有必要了解心肺復蘇知識,75%以上的人愿意多次參加心肺復蘇培訓學習,且66%以上的人認為每年培訓1次比較合適,85%以上的人認為從中學前就應該開始進行CRP的培訓,但目前調查的人群中92.44%的未得到系統的培訓。
2.4參與心肺復蘇搶救意愿
問卷顯示經過培訓后有58.99%的人愿意為別人做心肺復蘇(515/873),26.71%的人只愿意為家人做心肺復蘇,仍有部分人不愿意進行心肺復蘇搶救病人,不愿意做的原因有36.72%沒有信心,20.7%的人怕傷害患者,6.11%的人怕不衛生,21.13%怕有法律問題,還有15.34%沒任何原因。
問卷顯示有88.91%(776/873)的居民愿意在急救人員電話指導下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搶救病人,但只有61.5%(537/873)的居民愿意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大部分人不愿意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原因主要也是沒有信心,怕承擔法律問題和不衛生問題。
2.5對參加培訓的人進行心肺復蘇基本知識問卷
包括何種情況下實施心肺復蘇,按壓的部位、深度、按壓的頻率、按壓頻率與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比例等,合格率只有3.67%(32/873)。
3? 討論
3.1? 一般情況
參與本次調查問卷的是自愿參加培訓的社區居民,各個年齡次的均有,18-60歲占90%以上,最高年齡為73歲,可見民眾對心肺復蘇知識的需要是不分年齡大小的。參加培訓和問卷的女性多于男性,分別為58.42%和41.58%,這可能與男性外出務工等有關。
初中以上學歷占94%以上,以自由職業和單位員工居多,占69%以上。從學歷中可知目前本市的9年義務教育落實得較好,如需防城港市居民在一定時間內逐步提高心肺復蘇知識的熟悉到掌握,必須提高培訓率,因此應該從初中即開始進行心肺復蘇的培訓,國外研究顯示 ,9-10歲兒童能夠實施正確的按壓頻率和手法;13-14歲兒童能夠規范實施完整的心臟按壓流程[2]。
3.2? 居民對心肺復蘇知曉情況
本次調查中51.78%居民知曉心肺復蘇,大部分是從網絡媒體中知曉,這與近年來的智能手機使用、微信的開通及電視的普及有較大的關系,其次是書籍,只有少部分的人是通過學校的培訓尤其是高學歷的人群在學校參加過健康知識講座培訓,極少部分的居民從親友是醫護人員或救護人員中知曉或本人就是醫護人員。雖然是知曉,但這部分知曉的居民對于系統掌握心肺復蘇急救仍有較大差距,問卷中只有極少的專業理論題,但按及格率計算,及格率只有3.67%,且這部分人是系統的參與了培訓或是醫護人員或是單位的救護員,普通民眾掌握系統的知識則更低。這與丹麥國民公眾徒手心肺復蘇率、挪威在1961年就強制性地將CPR課引進學校以致挪威國內超過90%居民接受了心肺復蘇有著極大的差距[3,4],在美國部分學校提倡將心肺復蘇教育作為學校課程的要求,明確規定只有掌握心肺復蘇和自動體外除顫器的相關急救操作才能獲得高中畢業證書[5]。要提高居民心肺復蘇的急救意識,應該在加大宣傳力度,首先以學校、社區、單位組織的人群為對象, 通過宣傳讓民眾充分認識到心臟驟停的危險性和后果,再進行心肺復蘇知識的培訓。同時居于目前絕大部分民眾都有智能手機,可以通過社區群、親友群、單位群等,在群中播放急救宣傳片,還可以在某些公共場所如城市廣場、車站、單位、學校定期播放急救宣傳片,讓居民隨時隨地可以了解心肺復蘇急救知識,從而使居民在無意識當中就形成急救意識,不斷提高居民的急救的知曉率和急救能力。
3.3? 民眾對CRP培訓的需求
問卷中95%的人愿意參加培訓,且相當部分的人愿意參加多次的培訓,目的是真正掌握此項技術,在必要時能出手相救。但也有極少數人不愿意參加培訓,認為沒有必要掌握,此部分人是沒有意識到心跳驟停的緊急性和危害性,因此健康科普宣教工作仍是重要的環節,任重道遠。
3.4.必要時是否愿意出手相救?
部分人仍然有顧慮,一是怕承擔負法律責任,另一是怕技術不到位、不衛生等,因此仍要進行規范的培訓心肺復蘇理論和技術操作、大力宣傳民法典對于自愿救助者不負責任的新規,讓更多的民眾作為第一目擊能對急需救助的人能出手相救。
目前防城港市居民心肺復蘇的知曉率只有51.78%,與F 省警察學院大三學生98.9%聽說過心肺復蘇,重慶市主城區居民83.41%知曉心率復蘇為低[6.7],但較張蘭蘭[8]報道的農村27.6%,城鎮45.7%高,處于中下水平,心肺復蘇的理論知識及格率較低,能實際操作更少,這與我國目前對心肺復蘇急救技術未要求民眾掌握有關,但防城港市作為國際醫學創新試驗區,應該出臺相關要求,如警察、所有醫護人員、救生員、老師等應該掌握此項急救技術,并定期進行考核。居于居民學習心肺復蘇的積極率很高,因此醫療機構、紅十字會、學校、政府相關組織機構應該定期組織居民、單位員工、學校學生進行心肺復蘇的培訓學習,爭取做到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以使本市院外呼吸心跳驟停者能得到及時的求助,不斷提高本市呼吸心跳驟停的搶救成功率,障顯防城港市作為國際醫學試驗區的醫療救治水平。
參考文獻:
[1]金調娟 , 何偉明 .CPR 情景教學對心肺復蘇在居民中普及 的影響 [J]. 中國現代醫生 , 2014, 10(28):72-74
[2]Jones I,Whitfietd R,Colquhoun M,et al.At what age can schoolchildren provide effective chest compressions ? An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Heartstart UK schools training pro-gramme[J].BM J,2007,334(7605):1201-1203.
[3]呂冬 , 宋小花等 . 社區居民心肺復蘇技能操作培訓的現狀及啟示 [J]. 護理管理雜志 , 2012, 12(2):115-117
[4]賀麗君,施巧玲,黃道花,等.南京市化工園區中小學生初期心肺復蘇掌握現狀調查[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2):10-13.
[5]HANSEN C M, ZINCKERNAGEL L, ERSBOLL A K,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in schools following 8 years of mandating legislation in Denmark: a nationwide surve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7, 6(3):21.
[6]陳思萍,何小俊,林秀銘,等。F省警察學院學生心肺復蘇知信行現狀調查與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20,20(2):73-78.
[7] 趙 瑜,黃 浩,賴維云,等。主城居民心肺復蘇認知現狀及需求調查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11):1821-1824.
[8]張蘭蘭,李富祿,梁黟岳,等。城鄉居民對心肺復蘇認知現況及技能培訓需求調查研究【J】。全科護理,2020,18(3):354-356.
李定鋒,1969年8月,男,漢族,廣西防城港, 研究生學歷,防城港市東興市婦幼保健院院長,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血管疾病
基金項目:采取多元化方式培訓民眾、普及心肺復蘇急救技能。項目來源:防城港市科技局。項目編號:防科:AB1900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