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文
摘 要:從教育主體的思想、認知、行為、情感特點和需要出發,從大學生事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培養等綜合素養的提升方面進行延伸,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大學生日常管理、引導教育、成長發展規律,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優質成果和經驗進行系統化、精細化梳理,以品牌的力量實現育人價值最大化,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效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五色帆”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是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是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路徑
筆者挖掘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現狀,在內容、方式、載體、模式創新的基礎上,找出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路徑的可行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完善,探尋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的新對策和新思路,打造一條目標定位、理念引領、資源開發、載體建構的品牌培育路徑。
(一)目標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兩個部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主要由理論課教學科研團隊負責,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輔導員團隊負責,著重于在教育、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上加強對教育主體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明確品牌定位就是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打造多樣化、多層次的課程品牌、教育品牌、網絡品牌、實踐品牌,豐富品牌培育的內容。
(二)理念引領
理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的精神內核。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理念的支撐,而這個理念必須是簡潔明白,能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靈魂。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理念引領也要有所創新,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設計和體系構建,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內涵。
(三)資源開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本校資源,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問題,根據辦學優良傳統、學科特點、辦學優勢,整合育人資源、文化資源、課程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規劃品牌方案、品牌項目,樹立品牌意識,創造適合品牌教育發展的環境,實現獨特的品牌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主題活動、相關典禮、文化科教宣傳活動中,形成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內容生動的實踐活動體系,創建較為系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的工作體系。
(四)載體構建
社會多元化和個體個性化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整個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和教學模式創新與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實踐育人一體化模式,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構建提供有力支撐。個性化明顯的網絡社區、學生公寓、社團組織、實踐基地等教育陣地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力的主戰場。通過搭建多元化的實踐載體,調動教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個體的思考與感受,通過體驗式運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項目走向成熟,形成“特色產品”。
二、實踐探索:“五色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國際運輸與物流系精心培育形成了以“紅、橙、藍、綠、紫”五種顏色為載體的“五色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一)高揚紅色旗幟,發揮黨團建設的旗幟引領作用
為了做好學生黨建工作,國際運輸與物流系打造了“金字塔式”多層級學生黨員培養發展教育管理體系,包含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黨員發展對象選拔和入黨黨員管理四大部分。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中,通過支部推薦、個人競聘、績點排名的方式,在學業技能、文化素養、實踐服務、創新創業四大方面選拔“紅色旗幟型”優秀學生代表,組建“紅色先鋒隊”,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大學生時刻追隨旗幟先鋒、不斷學習旗幟先鋒的熱情,濃烈了入黨愿望,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帶動作用。紅色先鋒隊成員在活力團支部、入黨積極分子“一對一”結對幫扶計劃、主題學習交流會等活動中以一帶十,真正凸顯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進性和身份感,發揮黨的陣地建設效應,輻射所在團支部形成堅強的戰斗堡壘。
(二)描繪橙色青春,激活校園文化思想引領輿論場
國際運輸與物流系創建特色網絡思政陣地,創新線上線下同步主題教育。依據本校學生管理工作特點,通過情境教育、意識形態教育、感悟教育等方式,創建了獨具特色的微信公眾號,滿足了學生管理需求,拓展了學生管理網絡陣地,在思想上、教育上、文化上引領大學生形成了獨具院系特色的韶華舞流年,青春正繁茂,品味珍貴年華,暢享無悔青春的成長氛圍,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暢談青春的網絡平臺。通過“小帆”形象代言人統一傳導信息,各級組織各類賬號及時響應,經過裂變式的傳導、轉發、評論,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上下一致的集聚和放大效應,為更廣泛的受眾傳播主流文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牢牢把握思想高地[2]。
(三)服務藍色經濟,創新志愿服務協同地域發展
國際運輸與物流系塑造社會實踐區域化理念,從服務地域特色經濟著手,把“承擔社會責任,引領文明進步”作為學生參與實踐的使命和追求,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實踐文化氛圍,打造了“關注社會,參與實踐”的實踐文化。同時,還建立了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的運行體制,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實踐中體驗,潤育了志愿服務精神,豐富了社會實踐內涵。“海之帆”志愿服務隊依托學院資源,服務青島地區藍色海洋經濟的發展,參與了多項青島市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活動的服務工作。學生志愿者在工作中發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鼓舞了大學生獻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為藍色經濟貢獻青春的力量。
(四)播撒綠色種子,濃郁人文德育氛圍
國際運輸與物流系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和層次為目標,設立“綠茵講壇”,營造出綠草茵茵的文化氛圍,學生在感染熏陶、潛移默化中涵養人文情懷。綠茵講壇打造了樂于求知、勇于探索、能思善辯、求真務實的“綠茵文化”,“綠茵文化”成為該系學生共同的人文精神家園和人人傳頌的人文文化品牌。綠茵講壇從教師、校友、社會名流的角度提供了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如何過好大學生活和怎樣才能成為合格的經貿人才的有益指導。邀請校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交流學術思想,展示行業成果,營造文化氛圍,引領學術風尚。
(五)傳承紫色永恒,弘揚學院校友文化
依托中央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相結合,國際運輸與物流系圍繞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依托學院校友文化,打造了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紫園。利用學院豐富的校友資源,邀請校友和社會知名企業家走進紫園,通過課程培訓、團隊協作、項目運營、實踐體驗等環節,拓展學生創業新模式,幫助和扶持在校學生變創業夢想為創業實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促進相互交流發展。學院50多年深邃的校友文化和3000多家校友企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引領和濡染,在創業學生中形成了“堅定信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共創夢想”的別具一格的創新創業文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央視網,2016(12)
[2]小葵模式——用新媒體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