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變得多樣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提高其創造性思維品質,進而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闡述如何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其主動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學習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這一活動是當前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數學課堂實踐。調查小學生數學興趣現狀發現,目前大多數小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引導,幫助學生養成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并善于探究、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精神等。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也就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并善于合作交流,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定義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學生自己探索,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并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且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和合作,以及學生有目的地接受別人提供的信息并對其作出反應和判斷,能獨立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學習成為機械式單向傳遞。這種模式導致學生對數學教育產生厭倦,而自主學習理念是“授人以漁”的思想。在自主學習的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一個學習者,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有潛能的人。教師要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權利與機會,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并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以及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自主學習對小學生的作用
1.可以培養小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由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積極探索、積極發現來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它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由學生去選擇自己想學習的內容。教師只做引導者,幫助學生建立獨立思維,讓學生自己制訂學習目標、學習規劃等,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目前階段要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保持熱情,在學習的過程中更主動、積極。
2.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成為學生過程中的主導者,讓學生真正決定自己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主動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自己主動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追求分數,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在教師的主導下被動學習無法獲得的。
3.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大膽探索。自主學習是讓學生一點點探索新的知識,在探索中收獲,在探索中成長。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去嘗試自己不曾嘗試的難題,幫助學生一點點突破,在這過程中一點點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小學是學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期待被教師鼓勵、表揚。教師的肯定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積極性。
4.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是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求知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個性。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幫助學生保持個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施
在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對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培養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起關鍵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教師對問題的分析探究、小組合作討論及師生互動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下獲得知識經驗,并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一)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提高其學習熱情。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增加互動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構建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優點和劣勢,繼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問題情境來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其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從而不斷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討
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受教育情況、心理因素,思維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學生之間有也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在邏輯層面的交流才能生成學習的智慧,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比如,在教學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現一個時間段內經過的車輛,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教師會發現,即便是同樣的題目,不同的學生所給出的答案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學生完成統計之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整合,然后通過問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反思自己在整理過程中有何問題,以及如何糾正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在組內完成學習探索,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在特定的時間內整理相關的資料,進行精確統計,并完成正確的排序。小組合作的方式能讓學生實現有效交流,可真正落實自主教學,構建起完善的自主教學課堂。
(三)增強實踐教學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實踐教學長期受到忽視,教師應改變這種教學理念,注重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借由自己的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的經驗,掌握知識。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獲得大量的感性認知,從而提高其學習熱情。比如,教學平面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搜集平面四邊形的物體,然后將這些物體帶到課堂,進行拼接活動。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探索的方式維持整節課的課堂秩序,在實踐活動結束之后,可讓學生在組內對本次實踐的過程及結果進行討論,教師在其中要避免過度干預,而是要在深度觀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這種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樹立起主體意識,使其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再如,教學將正方形變成長方形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準備橡皮泥,在課堂中利用橡皮泥將正方形變成長方形,主要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到變和不變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會發現,橡皮泥的體積不會變,但是其形狀會發生變化。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面積時,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仍然可以采取捏橡皮泥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從而不斷深化自己的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性知識,降低其學習難度,使學生在真實的學習體驗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
(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善于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求異性思維。教師需要一步步引導學生突破固有的計算思維,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然后用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其能夠多維度思考問題。
(五)讓學生學會自己獨立思考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性階段,且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學生因錯誤操作和計算失誤造成的結果差錯,教師要多鼓勵引導,幫助學生自己一點點探索,使其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六)尊重學生的個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能一味地灌輸。小學階段是學生好奇心和個性最強的時候,教師要學會保持學生的好奇心,結合學生的好奇心來設計課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七)幫助學生建立反思能力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反思能力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主動提出解決辦法,最終達到解決問題和自我發展的過程。自主性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思考、獨立地探索與研究,還需要不停地進行反思然后改正不足,這樣才能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八)公平地評價學生
在數學教學中,評價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評估,幫助學生改進和提高。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是以分數來衡量學生,而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全面、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首先,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需要改進哪些方面等,其次是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量是否達標來評價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不足。
三、結束語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知道,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要重視引導和啟發,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能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機械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或通過死記硬背公式等方式來學習新知識。教師應多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相互指導幫助等,促進全體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小組互動與動手實驗的鍛煉等,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動腦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史同慶.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華少年,2018.
[2]孟憲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4.
[3]李桂麗.如何培養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的自主探究能力[J].讀與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