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敏
摘要:我國雙減政策實施后小學生的負擔逐步減輕,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提高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改變以前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愛好,讓學生愛學、好學。小學語文是啟發性學科,是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雙減”的過程中基于語文學科性質特點的政策實施,培養小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小學生能夠初步感受到語言學習的魅力,并為以后的學習和感知語言之美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目前,許多教師在教學效果上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對于教師而言,小學生的身心發育不夠成熟,不能在課堂上將老師講的知識掌握好,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會布置一些涵蓋知識習題,讓學生實踐,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啟蒙、基礎學習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引言
在當前實施“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減負,成為當前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教師既要重視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又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減負增效”教學策略的實施還存在許多問題。以下將基于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的理念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來探討其教學實踐。
一、結合政策,改變教學模式
教師授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使孩子對老師的課產生興趣,從而學習新的東西,所以導入過程要靈活。一方面教師可以設置啟發式的提問或關切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聽課的過程中來;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人和事談起,以此為話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這樣可以順利地過渡到新課,使學生更認真地聽課,更積極地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開課時,教師應合理控制課堂時間,因為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不能堅持到整個課程結束。特別是小學生一般只能清醒10多分鐘,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新知識點的產生原理講透,并反復強調學生和課本上的學習難點。同時,教師還要深入分析運用涉及新知識點的經典題的解題過程,歸納總結知識點解題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語文啟蒙學科重視程度
首先要改變老師同學的觀念,讓他們了解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并提高了升學考試中語文所占整個考試的比重。讓學生們首先在思想上緊張起來、重視起來,不要單純的認為語文是拉不開同學間的排名和距離的。其實不然,隨著語文比重的提高,語文成績也許就能決定能不能上得了重點大學,所以師生都應該從根本上重視起來。漢語作為我們的國語,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祖國的語言都學不好,更何談學其他的。
為學生傳授一些應試技巧,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作為學生,就想用最短的時間拿最好的成績,這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講題中可以為學生講一些答題的技巧和一些應試方法,學生聽到這些后會很愿意聽語文課,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類似的問題歸類。在為學生講解之前,先聽聽學生的答案,在他們思考之后對他們的答案做出點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認真的完成作業,還可以對他們的作業進行點評,讓他們對此類問題有很深的印象,讓他們清楚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之后他們要如何解決和回答。
三、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
隨著更多的課余時間,家長的指導策略、重點也應該調整,除了閱讀外,在語言教學中,我們家長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社會實踐能力,這是更多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智慧。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家長進一步引導,學生注重學習效率,保證學習的質量。在減輕學習負擔的同時,也要提高語文科目的學習效率。
在雙減政策生效后,大多數學生完成了學校的作業。確保敦促學生閱讀習慣,在校外,可以安排移動交換學生在教室或書籍,堅持閱讀和定期交流機制,可以給我推薦一家聯合工作組來推薦和移動推薦書籍,也可以聯系家長提前做好準備,以確保效果,不去走過程。
四、保障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主體地位的本質,出發點是要找到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現象,從事實出發,使學習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探究,現在不能從以往的教師講成反映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生,不是以個體為主體的學生在課堂上,所有的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嗎。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學生做準備。首先,為學生做準備,就是要了解學生,只有經過基本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等教育理論,老師們似乎理解了,但在語文課上卻很少實踐。教師扮演著主體角色,支配著課堂。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的負擔減輕,教師應該改變之前的教學方法、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家長加以引導,會讓小學生在減輕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學好基礎知識,保證學習質量。學好語文啟蒙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夏光敏.淺談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5.